【美東南隨筆】美國職場奮鬥記(化工)(五)

標籤:

(續上期)大家都說學術無國界,其實也未必如此。至少盧院士就告訴我,他的論文美國的雜誌是不會接受的。可是在歐洲則不然。因為美國這方面幾位教授心胸狹窄。其實,在美國這幾位領頭的教授當年都是到歐洲去學習的。盧院士是從統計熱力學的觀點來研究這門學問。而美國這些教授,就是從簡單的熱力學做出發點。所以,得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沒有盧教授精確。不能再談下去了,太學術化了。總之,我非常敬佩盧教授,在苦難時期的日子裡,仍舊不斷的找時間從事研究工作,很有學者的風範。

我的老闆對我相當的實在。他告訴我,在公司裡,對任何一個員工要走管理階層的路子,至少要有三層直屬老闆的認可。有誰願意為中國人,拿自己的仕途作賭注。在老美心中,我們中國同胞們技術高人一籌,做個從事實驗的工作人員是最恰當的。中國人技術高超加上按部就班的工作,逆來順受,這就是一般老美喜歡僱傭中國人的主要原因。我和這位老闆相處四年,沒有爭論。因為他從來也不管我,我上班打瞌睡,他一笑置之。我每天六點上班,兩點半下班,他也不管。因為他知道,我都是如期把他指定的工作完成而且很少出紕漏。我不能說他對我有種族歧視。在那四年當中,雖然我們都知道,我走管理路子無望,但是他還是盡力推薦我參加一些有關管理的訓練課程。也儘量讓我參加外面的學術會議。他時常告訴我,要隨時準備自己,才能應付公司內外說來就來的挑戰。而這些以後真的都成為我跳槽的先期準備工作了。

這段期間,我的老闆推薦我接受了不少的管理培訓。這些培訓都是公司為了培養管理階層的人員準備的一系列課程。我上的第一門課就是有關領導統御、溝通交流的課程(Effective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這門課是從大學請來的一位社會學教授授課。課程一個禮拜。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對社會科學根本就不瞭解。對我們當年從台灣出來的留學生而言,只信自然科學,而且優秀分子都學理工。對學文史的學生基本上覺得是二等公民。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在我上完第一堂課後就改過來了。我實在對自己很感冒。遺憾自己過去對社會科學的無知與膚淺。這使我學到了,對任何學問,不懂就不懂,不能一昧的下結論,人云亦云。這點,後來我的女兒,長大了念大學時,要主修英語,我就全力贊成。

這一門課教導的是人與人之間如何的交流。其實就是心理分析的課程。全班有15個學員。我是唯一的外國人。老師、學員自我介紹完畢之後,特別交代我這個老外,下課後到他的辦公室個別談話。下了課,我進入了他的辦公室。他一開口就告訴我,這門課是針對西方社會的環境而設立的。對於一個東方人,可能無法接受。同時強調,多少年來,我還是第一個老中學員啦。我當時就很客氣的告訴他,我雖然是個中國人,但是我在公司上班就全是西方社會的思維。我又強調一點,我說我在思考時都是用英文的。我還謝謝他的提醒。總之,我當時的感覺是在這個公司,我這個老中能來上這個課,就很不尋常了。我很喜歡這個課程。也使我體會到人文科學這門學問,絕不是我這種學自然科學的人可以勝任的。難怪在美國第一流的人才去學社會科學。

在我進入公司的第三年,我獲得一個員工大獎。每年每一個大組選出一位優秀員工。我們這個大組有60餘人。通常,只要你被選中一次,緊接著而來的就是升級。可是,我並沒有拿到我該拿的。記得,到了第三年結束時,我的老闆在我的考核中評到,我這個人太低調,太安靜,不愛說話。他要我多說話,多表現自己,讓大家都知道我的成就。當時我就反駁說,是你要我儘量保持低調的啊。在最後一年期間,我開始不安靜了。在所有的會議上,我開始發表意見,開始全力為自己的前途奮鬥,爭取大家對我的認知。結果沒有多久,我的老闆告訴我「閉嘴」。因為,我的張口刺激了而且損害了許多老美的白人優越感。但是,這一回,我告訴自己,我實在沒有啥好丟的了。我是鐵了心要和你們這些老美一搏的。

(待續)
(責任編輯﹕ 澤霖)

相關新聞
美國南卡大學吳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勢舉辦「台灣關係法(TRA) 45週年」研討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阿拉巴馬建會失敗
喬州三城進入“日舞影展”主辦城最後15名
大法官阿利托遭田納西國會議員譴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