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我們只是不方便三小時

標籤:

當社會發生著許多悲劇而大部份人袖手旁觀時,人們感歎社會冷漠之時也會慶幸身邊還有一些人特別樂意幫助他人。助人的因素一直是科學家探討的課題,而近日一項研究發現,助人的本能可能活在人的基因當中,影響著個人的社會行為和助人的傾向。只是,助人為樂的品德對於當今社會,也許是一道道德難題了。可是助人為樂,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在古書《禮記•訪記》中記載——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

有一天,跟先生幸運地訂到了車票回婆家探親,上車後卻發現有一位女士已經坐在我們的車位上了。先生示意我先坐在女士旁邊的位子,自己站著並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看看這位女士,發現她似乎右腳有一些不方便,才瞭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先生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先生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台北這麼久,你完全可以在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的。」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不就不方便這三小時嘛。」

聽到先生這麼說,我相當感動,有這麼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丈夫,讓我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許多。心念一轉,世界可能從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麼想,怎麼轉。我們不會在三分鐘內成功,但也許只要花一分鐘,生命從此不同。

(責任編輯﹕ 澤霖)

相關新聞
美國南卡大學吳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勢舉辦「台灣關係法(TRA) 45週年」研討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阿拉巴馬建會失敗
喬州三城進入“日舞影展”主辦城最後15名
大法官阿利托遭田納西國會議員譴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