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我這是在美國麼?(三)

---紐約法拉盛住遊記 文:老禿筆

人氣 3

(續上期)

後來,發現有個大型J Mart商場。其地下一層有一食街,全是各地小吃風味食品。這樣,週末過去大吃一頓,聊解平時饞蟲之癢吧。這裡面大概有十四五家小吃店。雲南米線,重慶麻辣燙,鱍魚餃子,蘭州牛肉麵,拉麵,饃夾肉,火鍋,台灣刨冰,小籠包子,鐵板燒,北方小炒,基本上種類齊全。不過,全體店家都只收現金,沒人收卡。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合法。只收現金,這裡麵店家做手腳餘地可就大多了。那我交的稅也一併被黑了吧?

那天點了一個重慶麻辣燙。一人份,魚片。裡面做好了,放在一個大瓦盤裡。紅油漂著,七八片魚片,還有粉絲、魔芋、白菜等類。十二元。吃完了,才驚覺,那一層紅油,全喝下去了。不過,幸虧不是經常。按照俺平日的幸福麵條成分,根本一個月也喝不了這麼多油啊。想起了習老大吃慶豐包子,俺也去點了一籠小包子。大概七八個吧,裡面汁水很多。小心翼翼地先把包子皮咬破,吹吹,再把裡面的汁水嚥下去,順便一口包子。味道麼,還可以。啥東西趁熱吃,都不會差麼。為了感謝習老大吃慶豐包子,俺也點了一個饃夾肉,陝西名吃麼,三元一個。拿到這東西一看,不就是一塊烙餅中間撕開塞進肉麼? 當然,那肉要先醃過,用多少種佐料吧。那餅要和麵筋道有咬頭,再趁熱一起吃。俺們陝西大大們平日吃不飽,總是山藥蛋玉米茬子、苞米糊糊之類的,過年過節才能吃到這白面和肉,能不好吃嗎?
我咬一口,實在沒有啥味道。那餅也熱蹋蹋的,不是真烙出來的熱餅。大概是微波爐出來的。把肉掏出來,把餅扔一邊兒。歎口氣,唉,沒有別的,就是窮得吃不了幾次才覺得好吃啊。這東西,要是擱在俺們大清時候,禿大爺一聲怒喝,這是甚麼玩意兒?去賞了餵馬的習老大吧。蘭州拉麵很吸引人。那師傅在抻拉著面塊。很快,就成為麵條。要一碗。肉臊子,加上紅辣椒末,一點香菜,幾片菜葉,高湯。那點肉沫,恰好讓這面好吃多了。熱氣騰騰地吃完,頭上有汗了。拉麵顯然比掛麵好吃多了。還在那裏點了喜愛的宮保雞丁辣椒牛肉絲之類的炒菜。味道麼,就沒有甚麼特別了。

法拉盛有賭場大巴接送賭客們。好幾次,週末沒事閒的發呆,就晚上坐車過去到康州賭場。車資十二元,到地方發十元餐卷,十五元老虎機卷,二十五元賭桌卷。不過,這幾次大巴經驗不太好。上車者多老人。他們反正白天黑夜都沒有事情,出來去賭場賺頓飯錢,十五元老虎機是就把本錢撈回來了。唯一不便就是要待夠四個小時才有回來的車子。有個東北老太太霸佔二個車位,放她的包。跟車員讓她騰出來她堅決不幹。嘴裡罵罵咧咧的一個小時,全是「他媽的,你個比的」這種巨葷的詞彙。那跟車的上海女子沒辦法。我跟她說,可以叫警察趕她下去。小姐居然說那要停車等警察,寫報告,起碼半個小時。她只好認栽了,不再要求那老太太讓位子。全車人都坐滿,只有老太太一人佔二個,悠閒自在。

還有一次,坐下後,有個韓國老頭進來,半身不遂,多次進出,每次都要給他讓路,看著他扭著去廁所,找東西,折騰了一路。更要命的是,半路上韓國老頭不管規定,拿出豬肉包子開吃。那個味道啊,對於我這不吃豬肉的,熏得我真想吐了。我後面坐個國男。他旁邊坐個印度女孩。那國男把印度女孩當成練英文的對象了。滿車子安靜地睡著,就聽這哥們在那裏侃英文。再過一會兒,這哥們拿出韭菜包子,這個味道之強烈啊,比起豬肉包子還厲害。心想,一會兒下車,看到這哥們牙縫裡有韭菜,絕不意外的。前面開車的黑人司機廣播說,本車禁止吃食物。這味道,居然傳過半截客車了。感覺上,本土氣息濃厚的老韓、老中雖然人在美國,但是都沒有公眾衛生習慣和意識。

賭場見過一次福建女人吵架。一聲尖叫突然迴盪在大廳裡。大家全嚇一跳。看過去,一串聽不懂的福建話從一個瘦小女子嘴裡衝出。口氣極其凶惡。她對著身邊一個女人發火。老美莊家讓她安靜下來,不然要叫警察。我旁邊的朋友解釋,這女人說邊上那個女人偷她的錢。把她贏錢的那塊牌偷走了。只見旁邊的那個女子很尷尬地把二塊牌推給罵人的,這場戲才平靜下來。心說,這麼大的動靜,估計當年要是跟黨走鬧革命,殺人會是把好手吶。那股狠勁兒,難怪老毛說革命要靠工農群眾啊。

法拉盛這地方,已經看不到甚麼白人出沒了。不是完全沒有,而是比例而言,白人成了絕對的遊客了。那天晚上,倒是看到一對白人夫婦走過街頭。二人巨胖,行動不便。男的走在前頭過馬路,女的走在後面跟著,隔挺遠的。滿街車子全停下來等著二位過馬路。難得十字路口這麼安靜。不然,誰不小心蹭到他們一個,估計二人就等著打官司呢。唯一一次見到一堆白人是有天坐在一臨街店裡吃牛肉麵,忽然停下一輛中巴,下來十幾個白人男女。有點驚異。喔,好久沒有看到白人了麼。再一看,隔壁是法拉盛市政廳,估計他們是外地來參加甚麼活動的。

大街上,任何店家,遇到任何人,基本可以說中文。你不說,店家也說。總的比例上,華人為主,韓國人不少。附近就是韓國區域。黑人有一些,看上去面相善的。印巴和拉丁裔人也不少。走在街上,從人潮上看過去,一片黑髮。聽人們說話,廣東話、福建話、普通話,三分天下。東北口音,北京口音,江浙口音,此起彼伏的。基本上,從幼兒園到殯儀館,中間行業都有華人從事,所以,說中文基本可以「一卡通」。不過,那麼華人第二代呢?第二代華人上大學就基本離開生長的中國城,不再回來。大街上年輕的華人,大都是第一代移民,尤其福建人居多。要是那天福建發現金礦允許福建人回去淘金的話,估計法拉盛就得沒落成哈萊姆區了。

(待續)

(責任編輯﹕ 澤霖)

相關新聞
美國南卡大學吳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勢舉辦「台灣關係法(TRA) 45週年」研討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阿拉巴馬建會失敗
喬州三城進入“日舞影展”主辦城最後15名
大法官阿利托遭田納西國會議員譴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