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留法華人名人錄:楊絳(上)

【大紀元2014年07月14日訊】早年曾是清華大學才女,92歲時仍不輟筆耕,回憶錄《我們仨》真摯感人,追憶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幾十年間的生活點滴及抗戰後半個多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遷和歷次運動;至今已超過百歲的她,每天堅持在家中慢走7000步,讀書、寫作不間斷,這就是翻譯家、作家楊絳。

出生名門

楊家世居無錫,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知識份子家庭。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江浙一帶聞名的大律師。辛亥革命前夕,楊蔭杭美國留學歸來,在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1911年7月17日楊絳在北京出生,父親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楊絳排行老四,父親對她鍾愛有加。她8歲在無錫、上海讀小學,12歲進入蘇州振華女中,楊絳從小成績優異但個性頑皮,在父親的引導下,漸漸的讀書成為她最大的愛好,無論中英文都會看個不停。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會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道:「一星期都白活了。」之後父女二人會心對笑。

與錢鍾書緣起清華園

1928年,17歲的楊絳考大學時準備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因清華大學招收的女生只限於北方考生,楊絳在蘇州的東吳大學度過了大學四年,吳學昭在《聽楊絳談往事》講述了楊絳與錢鍾書初次見面結緣的情況:大四時楊絳與東吳大學同學孫令銜等相約到北京,準備在最後一學期借讀清華大學。1932年3月,她在清華第一次見到孫令銜的表兄錢鍾書,當時錢鍾書在清華大學就讀外文系,匆忙間兩人沒來得及說話,雖沒有一見鍾情,但楊絳覺得這位瘦書生眉宇間「蔚然而深秀」;而錢鍾書則認定楊絳「與眾不同」,寫信約她見面,之後兩人便開始鴻雁傳書。楊絳當年也如願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讀外國文學業。巧的是,楊絳、錢鍾書此前都不曾談過戀愛,這次看似尋常的偶然相遇,結下了兩人60餘年的美滿姻緣。

夫婦赴歐留學

1935年7月13日,楊絳與錢鍾書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錢鍾書的母親非常喜歡楊絳,其堂弟錢鍾魯的母親稱讚楊絳「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癡人癡福」(宣哥指錢鍾書)。

婚後不久,錢鍾書獲得公費留學資格,楊絳毫不猶豫地中斷了清華學業,陪丈夫遠赴英法留學。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在生活上有些笨手笨腳,學習之餘,楊絳幾乎攬下生活裡的一切雜事,做飯製衣,翻牆爬窗,無所不能。楊絳在牛津「坐月子」時,錢鍾書在家不時闖「禍」。檯燈弄壞了,「不要緊」;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緊」;事後確實都一一妙手而難,可以說,楊絳的「不要緊」伴隨了錢鍾書的一生。

1937年楊絳獲得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的副博士學位,女兒錢瑗在英國出生,隨後兩人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去法國的巴黎大學從事一年的研究。

楊絳曾向錢鍾書轉述一位英國傳記作家對自己美滿婚姻的描述: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錢鍾書當即答道,我和他一樣。楊絳說,我也一樣。(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