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研究:6歲幼童數碼智商超越成年人

【大紀元2014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妃綜合報導)英國電信監管機構Ofc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s)在其年度消費者研究報告中稱,互聯網造就了「數碼原生代」(digital natives),這些出生於科技時代,熟悉且生活在充滿數碼科技產品時代的孩子,他們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知識與運用遠遠超過成年人。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報告稱,有超過50%(年紀介於6歲至15歲)的兒童對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上的App非常熟悉,只有3%的小孩從沒有聽說這些App。其中有一款照片聊天應用程式Snapchat尤其流行,有18%的兒童使用過,11%對其很熟悉。

美國關注兒童與家庭非營利組織 Common Sense Media 於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8歲以下的兒童使用平板電腦的比例,於兩年之間攀升5倍,從 8%至40%;而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花在平板電腦上的時間是看童書的兩倍,2011年只有10%的嬰幼兒使用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但這個比例到了2012年已增加至38%。孩童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似乎已經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趨勢。

高DQ的「數碼原生代」

Ofcom針對800名兒童以及2,000名成人做了一項「數碼智商」(digital quotient, DQ)測試,主要調查他們對從平板電腦到智能手錶等數碼產品的熟悉度和自信度,以及對超高速網絡、4G手機網絡和移動App的瞭解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在YouTube、Spotify音樂串流和BBC iPlayer學習環境中長大的6、7歲孩童,平均DQ是98;而45至49歲的成年人DQ只有96分。對數碼科技理解能力最高,也是DQ最高(113分)的人群,是年齡介於14至15歲的少年。隨著年齡增加,DQ也隨之下滑,進入老年後DQ下跌嚴重。

全新的溝通方式正在形成

Ofcom媒體研究主任珍.朗布爾(Jane Rumble)表示,「數碼原生代」小孩正在塑造一個全新的人與人之間溝通方式,他們養成的溝通習慣與老一代在根本上完全不同。

專家認為,21世紀長大小孩的喜好比當前引領潮流的青年人更能預測未來趨勢。這群孩童在彼此溝通聯繫與休閒娛樂方面和上一代不一樣,最明顯改變就是通話時間,20年前的青少年會花整晚時間,佔據家裏的電話線和情人或是好友聊天。但是,Ofcom說,「21世紀長大的小孩正在失聲中。」

Ofcom的研究顯示,年齡介於12歲到15歲的青少年,在使用所有通訊裝置的通話時間中,打電話只佔3%。可是對成年人來說,這個比例占20%;年輕人是9%。今天的孩童主要是透過發簡訊,或以圖片和影像分享來從事「遠程社交活動」。

「12到15歲的青少年」使用智能產品的時間中,超過90%是用來收發信息(如在社交網絡像是Facebook中聊天,或者通過Whatsapp發送即時簡訊,甚至是用手機發短信)。至於電子郵件,他們只用了2%的時間,而成人發郵件的時間占33%。

傳統媒體逐漸式微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正在取代傳統媒體。數據顯示,只有一半青少年(12至15歲)看電視,這個比例在成人族群是70%。青少年花20%的時間看YouTube,或是社群網站上分享的短視頻,其他時間就是看DVD光碟、Netflix或是iTunes的視頻隨選串流服務等。

16至24歲這一代年輕人更是數碼科技的狂熱族,他們平均每天花14小時又7分鐘的時間在溝通,甚至在同一時間可以處理多件事,如看電視時發簡訊。廣播和報紙對這個世代而言沒有市場。

即使是成年人,連看電視的時間也縮短,這個數字自2009年開始下滑,在2010年平均每位英國成年人每天看電視時間是4小時2分鐘,但是到了2011年變成3小時52分鐘。

Ofcom表示,傳統媒體逐漸式微的最主要原因是,平板電腦愈來愈普及,大螢幕、手滑操作,簡易方便,再加上上網普及,都是造成人們花在傳統媒體上時間急劇減少的原因。

長期玩智能產品 有損孩子視力

有研究發現,如果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熒屏亮度過高,長期過度使用,對孩子雙眼健康以及視力都會有不良影響。還會導致孩子的瞳孔不斷收縮以適應光源變化,調節瞳孔的睫狀肌一直保持緊張狀態,造成孩子眼睛疲勞,長時間使用易導致真性近視。

而且如果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時坐姿不正,會增加腰椎和頸椎的負擔,導致背部肌肉,韌帶長時間受到過度牽拉而受損,以及關節部位血液循環速度降低,對於成長中孩子將尤為有害。

專家建議孩子使用此類產品時間一天不要超過20 分鐘,家長應該盡量減少家中電子產品的數量,或將其隱藏起來,並且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電子產品,也不要把玩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作為「交易籌碼」或獎勵方式。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