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3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寶睿報導)大陸銀行今年上半年發行的近3萬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有不少產品的平均實際收益並未達到5%的理財者普遍認可的基本線。此外,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中,三無產品越來越多。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

據銀率網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大陸164家商業銀行一共發行了29019款理財產品。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占發行總量的34.16%,環比上漲40%。

在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出來的同時,它的收益率卻在不斷下滑著。

據金牛理財網監測數據顯示,7月中旬,銀行理財市場在售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9%。而上一個週期的數據為5.26%,國有大行的理財收益下跌更大,均在5%以下。

另外,深圳招行近日對《南方都市報》記者透露,一款35天專屬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已經下探到5%。

在披露了收益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中,就算是標榜為高風險、高收益的結構性產品,不少產品的平均實際收益並未達到5%這個理財者普遍認可的基本線。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高收益產品數量已經回歸到平均水平。理財產品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不會有特別出彩的表現。

信息不透明 愈來愈多三無產品

大陸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情況一直以來都不透明。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到期的2萬多個銀行理財產品中,近50%未公佈實際收益率。

另外,結合商業銀行官網和第三方統計數據調查發現,一些產品淪為「三無產品」,絕大多數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中「無手續費收取明細」,逾半數銀行的信披中「無產品運行信息」,以結構性產品為主的部分產品「無到期收益率」;同時投資者對於信息披露的形式更是無從選擇。

有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列表都會標明預期年化收益率是預期最高收益水平,到期後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可能會有差異,而預期收益率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越大。

此外,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除了有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外,還包括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產品,如與信託、保險、基金合作發行的產品。投資者應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首先應瞭解清楚產品是銀行自己設計、銷售的理財產品,還是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產品。相對來說,第三方機構產品的風險更高。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華爾街日報:中國銀行體系讓人既恨又憂
路透:華夏銀行違約 中國理財產品激起爭論
工行理財產品巨虧44% 大陸銀行理財呈亂象
金融時報:影子銀行爆炸性增長 中國收緊規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