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境外基金規模連3月下滑 挺在3兆以上

【大紀元10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4日電)投信投顧公會公布最新境外基金規模,8月境外基金規模連續第3個月下滑,單月減幅近6%,整體規模仍有新台幣3.11兆元,是連續第19個月持穩在3兆元之上。

投信業者表示,由於國際黑天鵝事件頻傳,歐美股市連日收黑,國際油價滑落至波段新低,造成投資人觀望心態濃厚,貨幣型基金單月大增30%,來到451億元;以全年來看,平衡型基金仍有逾40%增幅,相較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規模大幅縮水,多重收益型態的平衡型基金成為投資人首選。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指出,8月國際雜音紛沓干擾,不僅成熟國家沒有好氣色,新興市場投資氣氛同樣低迷,VIX波動指數甚至一度飆升至40.74,創2011年10月來的波段高點,儘管隔日便回落,但整個8月指數普遍高於20的恐慌水準,顯示市場心理層面影響程度勝過基本面,導致恐慌氣氛已經來到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水準。

不過,施厚德建議,市場越是動盪劇烈,投資人越應分散資產布局,以多重資產產品為核心,股票部位則以企業獲利動能、政策有支撐的日本、歐洲股票為優先。

施厚德指出,回顧過去歷史上幾次全球金融市場遭遇震盪亂流,導致VIX波動指數飆高,投資人若能在市場恐慌時維持冷靜,逆向尋找進場時機,之後3個月至1年均可獲得不錯報酬;特別是歐日等成熟國家經濟成長動能並未改變,卻在第3季被市場過度修正,現階段價值面極具吸引力,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分批逢低布局。

不過,施厚德認為,市場震盪之際仍全部重押股票基金的高波動恐怕不是多數投資人可以承受,因此建議投資人可以透過核心布局全球多重資產,來增強投資組合穩定度,以相對為低的波動度,追求相對為高的報酬率,而不是貿然退到公債或貨幣市場基金這類保守型商品,白白錯失股市翻轉揚升的投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