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傑:有一種腐敗叫做「外圍腐敗」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3月27日訊】國家預防腐敗局原專職副局長崔海容近日接受採訪時提到一個案例:南方某省會城土地房產部門的一個打字員受賄400餘萬元。原來,需要到她那裡打印材料的人太多,為了能夠早點打印和遞交材料,「不差錢」的房地產老闆只有給她好處。

打字員受賄400餘萬元,固然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其折射的卻是一個典型問題。雖然打字員並不掌握審批權,但由於她身處權力輻射範圍,與權力沾上了邊,因此擁有了間接話語權,得以從中獲取一塊腐敗的「蛋糕」。而且,手握權力的部門官員或許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打字員。哪怕相關部門官員嚴格遵照程序、公事公辦,這也不意味著,權力在運作過程中無縫可鑽,不會給尋租行為留下任何空間。

權力是腐敗的來源,而圍繞著權力這個中心,可能滋生各種緊密或不那麼緊密甚至是「搭便車」式的腐敗行為。若把與權力直接掛鉤的官員腐敗行為稱作「原發性腐敗」,把官員家屬及其掮客、代理人的腐敗行為稱作「衍生性腐敗」,類似打字員受賄這種腐敗行為可稱作「外圍腐敗」或「寄生性腐敗」。

類似打字員受賄這種「外圍尋租」現象,在現實中並不少見。例如,給車子上牌,在有的地方車管所附近,甚至在圍牆內,就能看到專門給車子安裝號牌的維修店,而且收費不低。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小店,生意卻十分紅火。說來無非是,選好車牌後需當場上號牌,才能拍照、領取證件。又如,到出入境中心、市民中心等窗口辦事,經常需要到指點機構拍照、複印、辦卡,還美其名曰便民服務,即便有的服務不再具有強制性,與權力的關聯性仍是昭然若揭。

「外圍腐敗」嚴格來講不是一種權力腐敗,其危害性卻不容小覷。一方面,這很容易演化成為權力腐敗的載體。權力腐敗的一大特徵是貪婪,貪腐者沒有插手其中,要麼是因為不知情,要麼是看不上這點兒利益;一旦得知這其中大有文章可作,不排除會收為己有,或介入分贓過程。另一方面,為確保自身利益,外圍尋租者也會極力拉攏部門官員,對權力進行侵蝕、腐化,進而形成「腐敗一體化」。

比如說,類似這些部門指定(或暗示指定)的打印店、攝影店、維修店,儼然已成為一種「特許經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勝任」的。一旦追查下去,不排除這其中掩藏著一條腐敗「流水線」。「外圍腐敗」具有寄生特徵,無論如何難以脫離權力而獨存。就此而言,「外圍腐敗」與權力腐敗或只有一步之遙。

不管腐敗有多少表現形式,根本遏制辦法仍在於強化制度約束,紮緊權力監督的籬笆。權力也須「節能減排」,該放開的權限應當放開,該取消的權限必須取消,將權力運作真正置於陽光普照之下。一旦權力不敢任性,官員腐敗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類似這種寄生於權力腐敗的「外圍腐敗」現象,也就會大為減少。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李明博特赦腐敗官員 朴槿惠斥其濫用權力
中國反腐從「房氏」家族開始
田園:現實版《欽差大臣》在中國上演
中共宣傳部門紅頭文件為官二代擇校 網絡曝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