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承認地方發債主體達10萬個

人氣 22

【大紀元2015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3月27日,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稱,中國現在有10萬個發債主體。有的城市是財政發債,交通廳發債,可能有5、6、7、8個廳都在發債,樓繼偉表示10萬個太多了,在鎮級都有。而有觀點認為中國地方債已經失控了。

據大陸財經網報導,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7日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對於地方融資平台不知道有多少個的問題,樓繼偉回答說,大致是10萬個,並強調是10萬個發債主體。有的市是財政發債,交通廳發債,可能有5、6、7、8個廳都在發債。樓繼偉表示,「還有在這之外再搞一些融資平台發債所以這樣算加一塊是10萬左右,不是融資平台有10萬個,這個概念要說清楚。」

樓繼偉說:「太多了,在鎮級都有。」

樓繼偉還說各種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是以企業債的面目出現,實際上地方政府有債務償還的責任,這些比較多。

2014年12月14日,中共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三亞表示,大陸各地政府的地方債上報的數字只有20%或30%,最多的也不超過50%。

中共當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共地方債已從2010年底的10.7兆元人民幣增加到17.9兆元人民幣。

中共地方債已失控

財經網2013年曾報導,IMF、穆迪、惠譽及高盛等外資行紛紛表達對中共政府債務的擔憂,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和影子銀行體系。

中國最大的內資所之一的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同時兼任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張克在接受FT採訪時表示,由於(對風險的)擔憂,信永中和已經全面停止承接地方債務發行的審計工作。他表示,因為通過對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券發行進行審計,發現它們非常危險,所以他們就退出了。而多數發行債券的單位沒有強大的還本付息能力。情況可能變得非常嚴重。

他還說:「情況已經失控。有可能發生危機。但由於這些債務得到展期,現在成了長期債務,因此危機爆發的時機存在不確定性。」

張克表示,從公共廣場到道路修繕,許多地方政府投資於回報平平的項目,因此只能依靠借新還舊來償還債權人,而這種做法遲早會有撐不下去的一天。

據《第一財經日報》2014年6月6月16日報導,按照當時的數據,2015年,地方政府實有負債到期量1.8萬億元,佔存量實有債務比重的17.1%。如果考慮到地方政府全部或有債務,到期總量將為2.8萬億元。

中央43號文件與地方債務切割 地方債失去靠山

2014年底,中共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性債務的管理意見》(即43號文件),文件中除了規範地方債的發放等規則以外,還把中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債務切割,即中央政府不對地方債務兜底,中共試圖避免當地方債償還爆發危機時,逼迫中央政府對債務兜底從而把地方債務轉化為中央政府債務的可能性。這樣一來地方政府之前對中央政府的靠山失去了。

而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3月27日回答記者關於地方債「比如說無法償還,救助不救助?」時明確表示「不救助,文件中已經說清楚了。」

至今中共當局沒有公佈地方債務的規模,國外研究機構估算中國地方債務水平在20-30萬億元人民幣之間。而2015年是地方債償債高峰。

中共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同比全線下降,契稅下降12.5%,耕地佔用稅下降19.7%,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入下降36.2%,房地產營業稅下降1.6%,土地增值稅下降8.7%。

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紅駒稱,今年1-2月份,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36.2%。中國財政收入「告急」。而據德意志銀行稱,到2013年,賣地收入佔地方政府收入的比重已升至35%。賣地收入佔全國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23%。

一財網援引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院院長高培勇日前講話稱,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面臨跌破7%的危險。以財政收入為例,今年1-2月,黑龍江、遼寧、山西、天津財政收入增幅分別為-26.2%、-13.5%、-24%和-8%。國有集體企業都出現負增長。

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上,中共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如果不允許地方政府在預算外舉債就可能因政府支出驟減而加劇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另一方面,如果不加以限制,地方債務將會更加失控。

2013年6月10日,中共國家審計署發佈《三十六個地方政府審計結果》顯示,36個地方政府債務總共為3.85萬億。有16個地區債務率超過100%,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達219.57%,這些地方政府已實質破產。4個省級政府,17個省會城市有55%的債務承諾將以今后土地收入償還。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痴山:地方債上報數連實際一半都沒有
大陸地方債上報金額不到實際的50%
目標未完成 大陸地方財政「空轉」虛增收入
德銀:中共2015年財政收入將現同比負增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