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西方名畫解讀:米萊的《盲女》

這個星球上的每個生命都是相互聯繫、彼此依存的。約翰‧埃弗萊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盲女》(The Blind Girl)緊緊把握住了我們相依的關係。

米萊是拉斐爾前派創始人之一,在他看來,當時的英國藝術奢華而頹廢,為了遠離這種時代風格,他讓自己的創作基於精神上的「真理性」——這種理念主張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而不是以風格化的樣式來裝點人物形象。

在《盲女》中,我們看到以純樸的現實主義手法描繪的兩個女孩。同時,米萊也想告訴我們一些什麼。

同情之心

米萊通過景觀和女孩的姿態微妙地傳達出她的失明。我們彷彿能聽到她身後的小河從蘆葦和石塊旁流過的涓涓水聲。落在女孩肩上的蝴蝶表明,她正靜坐著不動。

牧場那邊的遠景處可以看到溫切爾西鎮,陽光普照之下,盲女似乎沐浴在一片溫暖之中。

米萊讓我們的五感與這一場景連通。畫中的細節激起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更加想要了解畫中人。

米萊想在《盲女》中表現什麼呢?他從來不曾闡明。而這幅畫如此精微,連小草都是一葉一葉描繪的,讓觀眾感到真實可信,也讓我們身臨其境體驗到兩個女孩的困苦境地。

相伴相隨

這幅畫微妙地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並不孤單;在生活的每個方面,我們都與他人互動。在畫中,我們看到了兩個女孩之間的依賴。

她們無疑都離不開彼此。金髮小女孩凝望遠處小鎮的目光,讓觀者想像她們的路途。兩個女孩的姿勢和緊握的雙手則表明,她們已經一起走了很長的路。

米萊在他的時代繪製這樣一個患難與共的場面,也使我欣然想起亞里士多德論友愛的名言,「朋友就像鏡子,映出彼此的形象,使彼此更能認識不曾認識的自己。正是這種映照,幫助他們的德性獲得提高。」

作者簡介:蒂莫西‧格布哈特(Timothy Gebhart)是居住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考考納(Kaukauna)的一位藝術家。個人網站:www.tgebhart.blogspot.com。

#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