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圍棋文化漫談(二):圍棋的別稱

靜觀仙弈方一日

塵世紛爭已千年

一夢爛柯山水變

空嘆凡間幻如煙


作為神傳給人的文化,圍棋與書畫、詩詞、音律等藝術,一起融匯於悠悠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中,歷代流傳著大量與圍棋有關的神話典故、奇聞軼事,僅從它眾多的別稱便可見一斑。

圍棋的別稱最著名的莫過於「爛柯」,據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所載,說的是晉朝時,有位名叫王質的樵夫,進到位於今浙江省衢州城東南的石室山伐木,遇見幾位仙童對弈、吟曲。

王質在一旁觀棋、聽曲入迷,仙童遞給他一枚狀如棗核的仙果,含在嘴裡便不覺得飢渴。不久仙童提醒他該回家了,此時,王質見其伐木用的斧柄已爛盡。當他歸家之後,方知同輩之人皆已作古。「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即出自此一傳說。

之後,「爛柯」便成了圍棋的別稱之一,石室山也被稱為「爛柯山」。爛柯山景色幽邃,主峰有一石梁如虹凌飛,鬼斧神工,蔚為壯觀,梁下主洞南北中空,後世於此所築石質大棋盤,為天下之最,此山被道家列為「洞天福地」和「青霞第八洞天」。

所謂「洞天福地」,即指道家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境。據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讀名山記》一書中記載,全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以「爛柯」為題材的詩詞甚多,如唐代孟郊詩云:「仙界一日內,人間千歲窮。雙棋未編局,萬般皆為空。樵客問歸路,斧柯爛從風。唯余石橋在,獨自凌丹虹。」

除「爛柯」之外,圍棋又被稱為「弈」,《說文解字.三上》中記載:「弈,圍棋也。」另一個指「棋」的異體字為「碁」,中國古代使用頗廣,如《隋書.經籍志》中所載棋譜目錄,均作「碁」。 「棋」字可用於多種棋類,如「圍棋」、 「象棋」等,而「碁」則專指圍棋。

此外,圍棋又被稱為「黑白」,以黑白兩種顏色形容圍棋棋子,引申指圍棋。唐元稹〈酬段丞與諸棋流見贈〉詩云:「異日玄黃隊,今宵黑白棋」。又或被稱為「方圓」,方指棋盤,圓指棋盒、棋子,引申指圍棋,如南朝梁武帝〈圍棋賦〉曰:「圓奩象天,方局法地」。《新唐書.李泌傳》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

圍棋還被稱為「手談」、「坐隱 」,北宋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曰:「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曹雪芹在《紅樓夢》裡稱圍棋為「大棋」,《紅樓夢.第九十二回》曰:「賈政這日正與詹光下大棋。」

不僅圍棋有這麼多的別稱,就連圍棋盤也有許多別名。三國吳韋曜《博弈論》中記載:「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晉書.杜預傳》曰:「推枰斂手。」稱圍棋盤為「枰」。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謂木器之平偁枰,如今言棋枰是也」。稱圍棋盤為「棋枰」。

有關圍棋的別稱不止這些,圍棋也隨著中國歷史上每一朝代的文化不同,而有著不同時期的別稱與文化內涵。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