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中小型工廠面臨困境轉型困難

【大紀元2015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有海外媒體日前揭示了中國大陸中小型工廠目前面臨需求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困境,而轉型對於他們來講又困難重重,中國中小型企業要恢復元氣的路還較長。

《金融時報》6月26日刊登了《投資參考》最近對中國13個城鎮的48位中小工廠企業主的調查結果,揭露出這些工廠面臨的壓力。(中小規模的工廠指的是員工人數在20至2,000人,年收入在2,000萬元人民幣至4億元人民幣的工廠。)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世界的加工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中小型工廠的貢獻,這些工廠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小型製造業城鎮,在這些城鎮有數百家、甚至數千家專門生產某種產品的工廠,同時源源不斷的廉價農民工也為這些工廠提供了支持。但是經過《投資參考》的調查發現這些工廠現在面對很多困境。

報導稱,現在55.6%的工廠企業主表示他們今年第一季度收入沒有增長或者出現下滑。利潤增長也出現停滯,只有42.2%的企業主表示淨收入增長。面對困境,77.8%的受訪者稱在過去兩年裡他們進入了新的業務領域。一些工廠將業務延伸至本行業的上下游,其它工廠則進入了全新的領域。近28.9%的受訪者投資於其核心業務以外的新領域,還有4.4%的受訪者完全退出過去的業務,轉向新的行業。其他受訪者則在調整銷售模式,或者投資於自動化以提升生產率。

但是技術工人短缺、借貸成本高企再加上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讓企業轉型變得很艱難。40.5%的工廠企業主表示,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是阻礙創新的頭號因素,而認為獲取信貸和技術工人短缺是阻礙創新頭號因素的企業主比例均是35.7%。

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借到錢非常困難,那些獲得信貸的企業主支付了很高的代價。近三分之二的工廠企業主表示,年融資成本(包括利息和手續費)超過10%。這遠高於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5.35%)以及中國製造商的平均利潤率(2015年一季度是5.18%)。

中共當局指定的政策也加劇而非減輕了小型製造商的困境。當局最近披露了振興本國製造業的計劃。然而,《中國製造2025規劃》目標是在各個行業打造數目較少的大型國家冠軍企業,以取代迄今為中國製造業繁榮提供動力的小型工廠。工廠企業主覺得形勢不妙: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本城鎮本行業的工廠數量和工人數量將會在今後幾年縮減或者保持不變。

2014年下半年開始,大陸工廠掀起了一股倒閉潮,一些國際大品牌如微軟、西鐵城等關閉了在中國的工廠,一些日本企業把工廠遷回了當地,三星以及台灣的一些企業把加工廠搬遷到東南亞成本更低的國家,僅僅在2015年中國黃曆新年前後廣東東莞就有上千家企業關門歇業。工廠關門搬遷造成了數百萬工人失業,增加了就業難度。

而中國一季度至今的多項經濟數據也不如預期,中共當局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三次降息、兩次降準、推出購房鼓勵政策,目前來看對經濟增長刺激作用不大,有海外金融機構稱中國一季度GDP增長只有5%或6%,不是中共官方聲稱的7%,現在已經有大陸機構預計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將低於中共預期的7%。

責任編輯:蘇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