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

【文史】楊門女將穆桂英傳奇

穆桂英(大紀元製圖)

女子如花,那些刻骨銘心的名字,總是在亂世風塵中絢爛著芳菲一般嬌艷的芳姿。譬如木蘭,或者蘭芝。風乘桃花馬,月舞梨花槍,她以花為名,一身戎裝,巾幗束髮,恰浮動著一番木樨花的馨香。

她叫做桂英,攜桂木之芳菲,從招搖山或廣寒宮吹送到人間。姓穆也好,慕容也罷,不過是個代號,自她嫁入楊家,便與眾位媳婦、女兒一樣,與她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楊門女將」。

十二名花十二客,桂花分屬「仙客」。許是仙跡萍蹤終不可輕易探尋,桂英之生平幾乎不見於史冊經籍,只存活於人們的口耳相傳、編排演義之中。從古時的小說到今日的戲曲、影視,桂英的事跡幾經展演,流傳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雲譎波詭,不知何者為正解。

一朝覆滅,所有成住壞滅的歷史,皆由新朝所書、所定,新與舊,本就是不共戴天、至死方休的仇敵。《宋史》由元人脫脫、阿魯圖等人編纂,對於非我族類的前朝往事,特別是悲壯的戰爭事蹟,未免諱莫如深。楊氏一門,數代英烈,南征北戰中,所向披靡,遼、金、西夏等異國番邦,都曾是其手下敗將。同為出身蠻夷的元人,馬背上奪取大宋的國土,亦不願把漢人的英雄傳唱成史詩般的神話,故而在行文、人物選取中都顯得極為儉省約略。像桂英這樣的楊家女將,更是被史家有意忽略,讓這些女丈夫如斯而逝,悄然覆滅。

這是當權者在精神上的自欺欺人,民心卻代表著天下大勢。百姓們不厭其煩地講述著每代楊家將的故事,以另一種沈默的方式抵抗強權的刻意掩蓋,反而令他們的形象越發鮮活,流傳出一個又一個傳奇。其中,桂英是楊門女將中的當之無愧的女主角。

若應了「名如其人」的說法,桂英一定是帶著使命降臨人間的。相傳,她年幼時遇到神仙,親傳其神箭飛刀之術,為她一身武藝打下基礎。她出生於穆柯寨,是寨主穆羽的愛女,家裡還有鎮山之寶降龍木。蒼山空翠,若有人兮,白雲深處掩映著她的老家。山寨在古時候,多是綠林好漢占山為王的武裝據地。桂英就是在豪俠雲集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就是個武學奇才,不愛紅妝,偏愛舞刀弄槍,練就一身技藝。桂英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女俠,令英雄感佩,令惡賊聞風喪膽。

出閣前的桂英,含睇宜笑,卻不免孤芳自賞。她時而獨處幽篁,閱覽兵書攻略,時而穿梭於古木嵐煙,侶虎豹而友雁雉。做了山寨的當家人,身邊相伴的,要麼是擊鼓鳴金的女兵,要麼是磨刀霍霍的硬漢,在他們眼裡,或許桂英也是同樣豪氣干雲的鐵娘子,習武廳中霜刀雪劍,你來我往;聚義堂裡歃血為盟,疏狂一醉。除此之外,就是山下走一遭劫富濟貧、千金散盡的快意恩仇,刀頭上拭淨十惡不赦的污血,再長歌當哭,將替天行道的英烈之軀沉痛緬懷。

他們看得不假,卻走不進桂英的心裡去。桂英自在逍遙的生活表面,實則掩抑著渴求知音的落寞。

山中不知歲月,彼時真宗當朝,紅塵別有一番風起雲湧。楊家將從楊業始,現已是第三代兒孫楊宗保登場之時。宗保初成年,自幼兼習文武,身姿矯健又謙謙如玉,恰是那「陌上誰家少年」的風流倜儻。宗保隨父親延昭抗擊遼國的入侵,正苦於尋找破解天門陣之法。

天門陣是一門集五行八卦、星象術法的戰陣,玄虛詭異,陣中人掌握其中訣竅,一人能敵百萬。熊大木的《楊家將演義》說是從天而降的呂軍師幫助遼國第一勇士韓延壽擺下的七十二路天門陣,專克楊家父子。檻外人五郎告知宗保一行人,需用穆柯寨的一塊降龍木作武器,才可破陣。

楊家這才「打」起穆家的主意,麾下猛將孟良奉命去借寶物。碰巧在路途中就碰到了神秘的桂英。

桂英游獵於林間,射雁一隻,落於孟良面前。桂英的部下女將循蹟而至,呵斥其歸還獵物。孟良豈肯妥協,徒手將這些女子打散,卻因此引來桂英持槍怒戰。可憐孟良一員大將,揮刀鬥了四十回合便落敗,降龍木未請來,反倒脫下金盔買路才得脫身。孟良的失手引發了宗保的好勝心,桂英之威名在外,卻從未有緣得見真人。宗保向父帥楊六郎請命,領兩千兵士,隨孟良再次前往穆柯寨。

兩軍對陣時,大書「楊」字的帥旗瑟瑟而響,對面霜髦揚揚,一馬當先。馬上的女子盈盈韶華,箭袖窄衣,風袍颯颯,利刃橫於胸前,星眸如電,高傲地掃視所謂的大宋兵馬。吳戈犀甲都不在桂英的法眼中,她的目光最終停留在一位少年將士——宗保的身上,看他銀盔戰袍,手提素纓虎牙鏨金槍,意態昂揚,與素日見的武人大為不同。

宗保敬她是女俠,謙謙有禮求取降龍木,桂英卻藝高膽大,笑說若能勝她的手中刀,甘願雙手奉上。宗保怎能當眾忍受婦人的調笑,挺槍直擊。桂英從容應戰,又佯敗逃走,誘宗保深入敵營。隨後,她一個冷箭射中其坐騎,成功將楊家小將生擒活捉,保全穆柯寨的顏面。

回到寨中,宗保全無懼色,浩氣凜然。桂英暗中觀察,擒王的成就感漸消,不經意生出一股柔情來。原來她多年孤寂,尋不到附著絲蘿的喬木。這楊宗保才俊秀麗,文武雙全,又是名門之後,若能成就姻緣,不僅終身有托,而且能為國家做一番事業,這不正是自己一身武藝的真用處嗎?

自古才子佳人,英雄美姬,似桂英這般神仙人物,世上怕也只有楊家子弟成其良配。

桂英著手下侍女向宗保婉述情義。宗保知情,非但沒有因落敗懷恨在心,反而以戰事為重,為順利得到降龍木,同意了女俠的「求婚」。他見識過桂英的武藝和智謀,若能得此佳人,保家衛國的大業又得一神助,應允這婚事,真乃一舉多得的善舉。當然,這些慷慨堂皇的理由,自然掩蓋不了他對桂英的一見傾心。棋逢對手已是難得的暢快,若能得一知己相伴一生,為了共同的信念生死相隨,何嘗不是人生至樂呢?

桂英嫁入楊家,她的使命才真正開始。她與宗保私定終身,觸怒了公公六郎延昭。延昭以為兒子因色誤國,上演了一幕「轅門斬子」。桂英為尋夫君,率部下與所有糧草趕至宋營,夫唱婦隨,她自然要表示出投誠之意。延昭得知她來,一腔怒火正無處發洩,跨馬宣戰。桂英不知是公公駕到,因被罵了幾句心懷不忿,交戰時也毫不留情面,略施小計將其生擒。

直到孟良等人營救,誤會才得以揭開,桂英立馬為延昭鬆綁,扶於上座而行跪拜之禮。一家人不打不相識,回到宋營,佘太君非常喜歡桂英,直道「這才是我的孫媳」,宗保也在她的授意下放出。夫妻團圓,降龍木到手,一時間皆大歡喜。

桂英是幸運的,她嫁給了楊家最傑出的子孫。《宋史》中記載的楊家將僅有楊業、延昭、文廣爺孫三位,可見三人地位特殊。史料中的文廣其實也是宗保,至於哪個才是正確的名字,只怕當時的宋人才知道答案。楊業曾評價六郎「此兒類我」,真宗也讃他「治兵護塞有父風」。延昭又娶郡主柴氏過門,成為佘氏膝下少有的長相廝守的美滿夫妻。作為唯一見於正史的孫子文廣即宗保,有這樣一對地位尊崇且逢凶化吉的父母,他的童年是最完滿的,也比其他子孫更有優勢成長為傑出的將領。

而桂英自然也不是遜色的,傳說太君佘賽花年輕時也是位笑傲江湖的女俠,她與令公楊業的邂逅與桂英夫婦更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她與夫君比武,打贏後又強勢逼婚,遂成為第一代楊門女將。年輕時膽大妄為,不理世俗,成家後她便一心相夫教子,馳騁沙場。若不是那一股不容反抗的氣勢,如何能統領千軍萬馬,令蠻夷之輩心悅誠服?佘太君定是在桂英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只一眼就認定這個孫媳,隨後悉心栽培,訓練她為女將中的領軍人物。

那麼,宗保得了桂英,亦是遭逢貴人。兩人在戰場上執子之手,與子同袍,對抗擊侵略的戰役中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營造了屬於他們彼此的戰地回憶。

天門陣在降龍木的輔助下,加之桂英與一眾楊家將士的浴血奮戰,終於土崩瓦解,遼軍主力遭到重創。此後,宋遼之間再無大戰發生。

後來,戰火紛繁,桂英的故事就變得面目模糊,只流傳出些許版本不同的傳說。有人說,她在身懷六甲時,尚領軍作戰。一日,桂英忽然腹痛不止,自知將要臨盆,便罷鼓收金,專心生產。誰知事與願違,她在軍營難產,兩天不見動靜,帳外還有賊兵叫陣,氣勢囂張。她欲躍馬出站,被身邊的婢女攔住,苦勸她楊家人脈凋零,一定要保住楊家的血脈。敵兵似乎也探知宋軍主帥臨產,加緊攻勢,情勢萬分緊急。

孩子終於出世,桂英顧不得自己休養,把孩子交給婢女,立即披掛上陣,點將發兵。執干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將士們見主帥如此舍生忘死,都備受鼓舞,個個揮槍上馬,奮勇殺敵,敵兵狼狽逃竄,宋軍大獲全勝。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應是一個女子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而她在這緊要關頭,心心念念的仍是宋室安危,甚至連楊家香火都無力顧及。正因如此,她點將時曾處的巨石,被後人尊稱為「點將台」,並永遠地保留下來,供人瞻仰憑吊。

楊家男兒英勇無敵,卻逃不了相繼赴義的宿命。佘太君把兒子一個一個地送到戰場,封疆掛帥,歸來時凱歌高唱,自家卻添新墳。朝堂上君臣相慶,醉生夢死;元帥府卻是門庭冷落,劍銹刀殘。可恨偏有一群奸佞,讒言惡語,令皇帝無法體恤楊家風光背後的苦楚,反而猜忌疏離,讓人心寒。待有新戰事,那一枚沉重的帥印又如催命符般送至楊家門前。楊門忠烈,豈不知君上薄情寡恩,再大的軍功也抵不過皇帝的耳邊風。不過他們並非愚忠,在忠君的思想裡,他們更看重黎民百姓。自古聖人言「民貴君輕」,楊家將不忍宋朝子民蒙受戰火之災,才一次次地馬革裹屍,捨生取義,保住華夏文明不落異族,保住江山不落敵手,保住百姓家園不受欺凌。

《楊家將演義》說,宗保在父親去世後,受命鎮守邊關,在一次出征西夏的戰事中,不幸中計受困於金山,中箭而亡。宗保的去世是楊家上下最大的打擊,傳說年滿百歲的佘太君正在天波府為孫子擺壽宴。噩耗傳來,舉家悲痛。朝廷畏懼強敵,意欲求和,太君力抑喪孫之痛,慷慨激昂地在朝堂上駁斥主和派的謬見。她不惜身死,以百歲高齡掛帥請命出征,率孀居的兒媳、孫媳還有重孫一同征討西夏,為宗保報仇,這便是「十二寡婦西征」的由來吧。

這裡面最痛苦的女子,當屬佘太君和桂英了。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是人世間三大悲事。佘太君經歷了無數次悲痛,身心早已千瘡百孔,而桂英,失去的也是平生至愛。想當初年少輕狂的戲言猶在耳畔,而如今卻是天人永隔。那個相敬如賓的夫君,那個真心相待、懂她、憐她的夫君,本以為他是楊家不一樣的那一個,到頭來還是和他的叔伯、父親一樣死於沙場。

或許桂英的生活復歸於枯寂了,宗保是她的軟肋,卻也是她的鎧甲,她的智慧告訴她,沉溺悲痛無濟於事,她今後的使命是繼承夫志,與他的英魂繼續一同作戰!

常言道,哀兵必勝。與西夏對陣,楊家女將領導的宋軍節節勝利,西夏兵馬不得不退至大營,靠天險頑守。賊兵有軍師出謀劃策,欲設計將楊家少將誆進葫蘆谷,威脅主帥。但這詭計被佘太君和桂英識破,太君將計就計,命桂英乘機探谷虛實,直搗西夏老巢。

桂英率幾位嬸嬸闖進葫蘆谷,踏遍群峰,歷盡艱險。天助楊家,她們憑藉老馬識途和谷內有經驗的採藥老人的幫助,幾經波折攀上棧道。桂英出其不意,偷襲敵後,正面由太君迎面痛擊。前後加攻,一舉殲滅西夏敵兵,順利班師回朝。

但也有人說,桂英在此次西征途中,戰死沙場。這個版本最為悲慘壯烈,不忍卒讀。

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十二女將西征時,在虎狼峽遭到西夏兵的阻擊。桂英勘察地勢,認為宋軍難以從正面進攻奪關。她發現虎狼峽的西峰直通入天,峰頂紫霧清氣繚繞,古木松柏托依崖托雲,向東又橫斜出一懸崖。軍情緊急,她決定攀上西峰的懸崖觀察敵情,以便作出下一步部署。因為山野陡峭,不適合大隊人馬攀岩,她只帶了兩名女將相隨。她們尋到一條狹窄的山徑,緊緊扒著光禿禿的山背,憑著一股韌勁硬是攀到那突兀的斷崖。

登上崖頂,視野頓開,桂英看到峽口處密密麻麻全是西夏兵,她正思忖破敵之策時,忽然一陣冷箭頻發,桂英等三人當場中箭身亡。原來西夏人見此處險要,又可全觀戰局,是兵家必爭之地,早派人埋伏其中,只待宋軍攀上,便可輕易殺之。他們沒想到,英勇的桂英竟然身先士卒,把危險和困難留給自己,輕裝簡從爬上這難以企及的懸崖。山下的女將們看到桂英被襲,先後攀登險峰去救援。但由於實力懸殊,寡不敵眾,桂英帶領的這一隊女將盡數犧牲於崖頂。西夏兵為了邀功請賞,殘忍地割去她們的首級,將屍體拋入崖底。

由於桂英等女將結局太過悲慘,在改編的楊家將故事中很少提及,這不僅是楊家一族的悲劇,也是所有華夏兒女共同的傷口。若我生為宋人,亦無法接受桂英這樣慘烈的下場,更不願將這個故事傳於後代,只希望在世人的心中,永遠留存著桂英身姿矯健、無往而不勝的戰神模樣。

從另一路趕來的楊家女將,至此將桂英等人的無頭屍體收斂,佘太君趕來祭奠,追到英靈,老淚縱橫。哭聲震動山岳,感動了附近的山神,不住為其落淚,霎時間山中石子如眼淚般紛紛滑落。

那落淚的山崖,為死去的女兒慟哭,世稱「滴淚崖」。

帶長劍兮挾秦弓,守身離兮心不懲。楊家將,滿門忠烈,感天動地,忠勇節義,死而後已。桂英是山中的精靈,最終葬於山底,完成了生命的一次輪迴。正如嬌艷之花生於亂世,終究零落成泥,碾壓作塵。她戎馬一生,為楊家而活、為宋朝而戰,雖身死而常在,子魂魄兮為鬼雄!

責任編輯: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