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風災後 慎防登革熱〔四步〕 強化食品安全〔五要〕

【大紀元2015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強颱杜鵑過境,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各學校機關及民眾務必於3天內儘速做好環境整頓,落實家戶內外病媒孳生源,如傾倒樹木、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底盤等的清除。落實「巡、倒、清、刷」、做好防蚊措施。此外,秋節假期結束,民眾自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家,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活動史;醫師也應提高警覺對有上述疑似症狀患者及早通報。

另外,颱風過後,應注意食品安全,食品業者更應加強衛生管理,尤其是作業場所及容器具、設備如果遭受水災污染,應落實營業場所環境衛生及「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颱風過後也要儘速將垃圾清除,避免細菌孳生,清除垃圾後應適當清洗營業場所,保持環境乾淨整潔,最後再用漂白水等方式消毒。

提醒所有食品業者災後期間,製造及餐飲調理時更應把握「食品安全五要原則」:

一、要清潔:調理食物前雙手應澈底清洗消毒,調理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 二、要生熟食分開: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

三、要澈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

四、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使用市售包裝水,並挑選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

五、要注意保存溫度:冷藏溫度需低於7度C,冷凍溫度需低於-18度C,室溫下放置不可超過1小時。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