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園地

丹麥語來自何方?

編譯整理:吳馨

【大紀元2016年01月08日訊】追溯歷史,我們能看到,公元200年時沒有丹麥的國家概念,也就談不上丹麥語,當時在北歐地區流傳的是古北歐語,使用的是盧恩文字(Runer)。隨著時代的變遷,基督教的引入、拉丁文的使用和對外交流的增加,丹麥語慢慢發展並完善起來,自成一套體系。儘管如此,丹麥語也一直受到了其他歐洲語言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德語。

丹麥語源自盧恩文字(runer)並一直發展到了今天丹麥人說的丹麥語。很多的丹麥詞語受到了各種語言的影響,特別是德語、拉丁語、法語、希臘語和英語。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丹麥語到底是怎麼發展的。

北歐語言

來自北歐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學、丹麥語言理事會和大丹麥機構的資料顯示,北歐的語言來自德語語系,而德語語系又來自於印歐語系。 歐洲所使用的語言都來自印歐語系。 在公元200年時沒有丹麥語,當時北歐地區使用的是北歐語,也叫古北歐語。

盧恩文字變遷

在公元200-800年間,在北歐使用的都是盧恩文字。盧恩字母表最初一共有24個字母,當時也在德國、英國等地使用。在700年時出現了一種具有北歐特色的盧恩字母表,只使用16個字母,字母也有所簡化。

專家認為,盧恩文字在古羅馬的鐵器時代出現, 當時北方的德國和南方的羅馬帝國交往緊密。 後來簡單的文字系統得到了發展,比如人們可以在一個盧恩字母上加上一點。很多英文單詞,比如「法律」(law)和「死亡」(die)借用了維京時期的北歐語詞彙。

最初有記錄的文字

最早的有記載的文字是用盧恩文字雕刻的,盧恩字母被發現雕刻在日德蘭地區發現的盾牌手柄上,大約是公元200年時的文物。 在盾牌上刻著「Nithijo tawide」或者「Nithijo gjorde」。 這些文字應該是用刀刻上去的,所刻的文字不是現在的丹麥語,而是北歐語。

東西北歐方言

在維京時期,北歐語開始發生變化,產生了東北歐方言和西北歐方言。在相當於現在的丹麥和瑞典地區,當時人們說的是東北歐語;而在挪威、冰島和法羅群島地區,人們說的則是西北歐語。 在東北歐語中,原來北歐語音「æi」變成了長 「e」, 而「au」 和「ey」音變成了長「ø」的音,比如單詞「leysa」變成了「løse」。 之後又出現了使用後綴,比如人們把「該男子」寫成「mand-en」,而不是像英語中的指定方式 「the man」。

拉丁語來到丹麥

基督教在900年左右來到丹麥,於是丹麥人就開始使用拉丁語。 最早使用拉丁語的證明是丹麥國王聖克努特(Knud den Hellige)1085年的禮物書信。 拉丁語是當時的宗教信徒、學者和管理人員的語言,並被當作書面文字使用。

當時盧恩文字和拉丁語被同時使用,有的石碑上所刻的是拉丁語,但字母卻是使用了盧恩文字。 1241年的日德蘭法(Jyske Lov)就用當時的拉丁文字母拼寫的丹麥語寫成。

中世紀時期,丹麥借用了大量的外來詞。 牧師(præst)、教堂(kirke)和主教(biskop)等詞來自古英語,尼姑(nonne)、修道院(kloster)和玫瑰(rose)等詞來自拉丁語。 同時也有很多詞來自德國北方方言,比如鞋匠(skomager)、吞食(æde)、吃(spise)和香蔥(purløg)。

1350-1550年間,管理階層的人們開始大量使用丹麥語,丹麥語也開始成為文學語言。 同時丹麥語的發音也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這樣丹麥語開始與其它的語言有所不同,名詞的三種詞性也被減少為兩種。 但在很多方言中還存在三種詞性。

丹麥語大行其道

1550到1700年間,丹麥語開始擁有了越來越高的地位。 人們開始用民眾最能接受的語言來書寫。很多的文字從拉丁語和德語翻譯成了丹麥語。 與教堂有關的也開始使用丹麥語。 在印刷出現以後,建立了一套丹麥語正確拼寫規則。 比如1550年的國王克里斯汀三世(Christian den 3.)的聖經。

更多的外來詞被丹麥語吸收,高級德語(不帶方言特徵的德語)用詞,如努力(anstrenge)、瞭解(erfare),還有法語如安排(arrangere)、報紙(avis) 和緊張(nervøs)等詞被丹麥語吸收。

甚麼才是正確的丹麥語?

今天,丹麥人常常討論使用正確的丹麥語,在1600年的時候,人們也這樣討論。當時口語和書面語是有區別的。 受過高等教育的哥本哈根地區人們所講的方言成為正確與否的標準。 那時出現了標準丹麥語的概念——國家丹麥語,這也是當時的國王克里斯汀四世(Christian den 4.)統治下丹麥中央管理層使用的語言。

啟蒙時期和愛國主義

1700-1800年,德國人從南方大量湧入丹麥,王宮宮廷說德語,德語學校開始出現,劇院裡上演德語演出。 但與此同時,丹麥大劇作家赫爾伯格(Holberg)開始了寫丹麥語喜劇和文字。 1775年時,丹麥要求學校學生會說會寫「正確的丹麥語」。

當時丹麥人說著很多方言,方言被認為是「受傷的丹麥語」。 1787年時有一位作家寫道:「令人難以置信,日德蘭的方言是如此殘疾。」

丹麥城市化發展

1800年到1900年間,母語的概念引起了丹麥人的重視。 母語是一個地方人們的語言,因此也成為了一個國家身份的象徵。方言在消失中被有限保存下來,因此受到正面的評估。

隨著工業化發展,丹麥人開始湧向城市。 哥本哈根的工人居住區出現了講各種方言的低等社區,而高級社區的哥本哈根人字母「d」發輕聲,而平聲的「a」 成為社會低層人們常用的發音。

方言成為障礙

1850-1939年間,丹麥人民高校(編者註:丹麥特殊的大眾教育,無文憑。)和合作協會遍地開花,各地的鄉鎮團體壯大起來。 地方特色的語言逐漸消失。 學校普遍認為講方言是錯誤的,因為這影響了學生的書寫和閱讀能力。 為了學習沒有方言色彩的統一標準的丹麥書面文字,人們開始使用標準的丹麥口語。

德語?不用了,謝謝!

二戰讓丹麥與德國的關係變冷,德語對丹麥語的影響也因此減弱。 1948年丹麥進行了正確書寫改革,規定了名詞的首個字母不再像德語一樣大寫。 過去式「kunde」、「vilde」和「skulde」被改成了「kunne」、「ville」 和「skulle」。同時丹麥的字母表中出現了字母「å」。

現代大眾媒體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英語逐漸熱門。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教育水準提高,大眾媒體迅速開始傳播。

語言學家認為,這開始了自1400年代大量借用德國北方方言後最大的詞彙進口。 直接借用的詞彙如大堂(lobby)、硬件(hardware),還有一些英語詞彙被翻譯後使用,如倒計時(count down),丹麥語使用:「nedtælling」。

有些人認為,英語在丹麥語中占成分太多會成為一個問題,但其他人則表示丹麥語一直受到了外來語的影響,所以不必擔心丹麥語會消失。

事實上,對丹麥語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德國北方方言。根據2001年《新丹麥語詞典》的統計,丹麥語的外來詞彙26%來自德語,24%來自拉丁語,18%來自法語,13%來自英語,9%來自希臘語,4%來自意大利語。 荷蘭語、西班牙語、挪威語和瑞典各佔1%,其他語言都少於1%。

責任編輯: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