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宜花東

青農翻轉逆境 自創「山Q芋」品牌

秋季是芋頭的盛產期,青農黃守山(右2)全家總動員,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村(左2)也為他加油打氣。(詹亦菱/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花蓮縣吉安鄉為全台四大芋頭產區之一,栽種面積達兩百多公頃,屬於檳榔心芋,芋頭心為紫色花紋,質地細緻且粉質高、香氣濃郁;市場口碑佳,但採收人 工貴、運輸成本高,特別加上食品、餐廳業者,使用大陸進口的冷凍芋頭,所以價格一直無法提升。為推廣「吉安芋」,20日上午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村 與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到現場挖芋頭,並鼓勵農友建立加工機制,希望吉安芋頭打響知名度增進農民收益。

種植芋頭的青農黃守山七年前回鄉,和擔任吉安鄉吉園圃蔬菜產銷班第九班芋頭班班長父親黃德開一起種芋頭,栽植面積7.5公頃,因他不斷學習栽植技 術,屢次獲得鄉內芋頭評鑑比賽冠軍。其堅持安全品質芋頭,已取得農糧署核發的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與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並開創自有品牌「山Q芋」,打破了 吉安芋頭只能賣給盤商的刻板觀念,經營粉絲團並以宅配模式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其芋頭直銷已邁入第3年,建立了優質品牌口碑。

黃守山說,種植芋頭的技術門檻很高,目前每分地產量可收成2千五百到3千台斤,近幾個月天氣劇烈變化,農作物也受天候影響,使產量明顯銳減。另外, 芋頭田大多交由西部盤商組成的工班採收,每年的七月西部的都會到吉安來談芋頭價格,運到果菜市場或台北批發賣場;假設一組工班4個人,一分的芋田地就得要 5、6個工作天,在採收同時,又得栽植明年的芋苗,非常忙碌,所以不得已才讓中盤商來採收,吉安鄉芋頭品質不輸給大甲芋頭,但因人力缺乏,價錢始終難以和 西部相比,所以要透過網路行銷,透過品牌建立,自產自銷,才能增加收益。

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村(左)和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右),在芋田裡聆聽芋頭達人黃守山(中)解說芋頭的栽種。(詹亦菱/大紀元)

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說,吉安鄉種植的檳榔心芋,質地細緻鬆軟,種植面積大約150公頃;目前吉安芋頭農友都很專業,最大的困境是採收時缺工,所 以目前正積極爭取開放農工進來,並爭取加工設備,在市面上有進口大陸的冷凍芋頭,竄改原產地標示及延長有效期限,吃火鍋喜歡加芋頭,但注意芋頭角來源和產 地,所以會將次級芋頭切角,冷藏處理販售,達到市場的需求,可以讓消費者吃到健康安全芋頭。

芋頭達人黃守山說,芋頭選擇一顆重量大概1斤半重為好,先看外表,表層要微微濕潤且沒有刮痕的芋頭最新鮮,切忌挑選乾巴巴的芋頭。切開芋頭,依肉色判斷品質,潔白的芋肉品質佳。(詹亦菱/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