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重新認識川普——媒體和民調為何失準?  

【大紀元2016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薛飛綜合報導)面對一輪又一輪各大媒體的狂轟濫炸和一波波不利的主流民調,共和黨參選人川普的自信絲毫未減,他在10月31日的競選造勢活動中高調指出,他將贏得選舉,英國脫歐結果將會以10倍效應在美國重現。這一點他確實做到了。川普效應正在成為繼英國「脫歐公投」過關之後又一次更強烈的世界驚奇。

相對於對手——前國務卿希拉里,川普沒有本黨大佬、眾多政治精英、明星名人的助陣,沒有大財團及大公司的財力支持,有的只有反對及主流媒體一面倒的負面報導,民調機構的一個個負面消息,但最終川普贏了,儘管贏得很驚險。川普當選顛覆了所有美國主流政治理論及民意調查工具的預期。

民意調查集體失靈

美國大選投票前,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員、分析師和政界人士都相信希拉里會輕鬆入主白宮。主流媒體在直至點票進行到搖擺州一個一個翻「紅」前,仍認為希拉里會贏。

早在川普今年6月贏得共和黨提名時,其主流民調一度落後希拉里十多個百分點,其中彭博社今年6月15日的民調顯示,希拉里獲得49%的民眾支持,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

之後民主黨參選人希拉里同樣一路領先,在單位數和雙位數的領先幅度之間搖擺。尤其在川普對女性的不雅言論被爆光,及一系列性騷擾指控後,兩者的支持率差距再度擴大,美國廣播公司(ABC)、CNN、NBC、《華爾街日報》、霍士、昆尼皮亞克大學主流民調機構均顯示希拉里領先川普 5 至 12 個百分點不等。

即使聯邦調查局(FBI)10月28日宣布重啟對希拉里電郵醜聞的調查,多數主流媒體與民調組織仍顯示希拉里領先對手。路透社與易普索10月31日公布的民調指出,希拉里的支持度只出現微幅下滑,仍以44%的支持度領先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39%。

在大選前的最後預測中,《紐約時報》預測希拉里的當選機率為85%。《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的預測機率更高達98.3%。《華盛頓郵報》評估希拉里已穩獲275張選舉人票,威斯康星、密歇根與賓夕法尼亞等三州已是囊中物。

美國知名雜誌《新聞週刊》(Newsweek)的印刷合作夥伴因為相信希拉里會贏,封面是「女總統」(Madame President)的最新特刊在投票日當天就送抵全美的店面與報攤,儘管零售商被告知選舉結果未出爐前不可以上架銷售,但一些還是賣了出去。大選結果出來後,《新聞週刊》急著回收這份出錯的特刊。

但與民調不同的是,川普在網絡上的超級人氣,川普的推特有1,300萬追蹤者、臉書有1,210萬粉絲,很多支持者在YouTube開頻道播送他的政見;而希拉里的推友1,020萬、臉書粉絲800萬,YouTube上的非官方頻道多數是為了羞辱她。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一週,來自印度的MogIA AI(人工智能)系統曾透過搜集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兩千萬個數據來源進行分析,並預測川普將成為最後贏家。結果證實,大數據給出的結果比美國的民調更為準確,直接打臉美國各大媒體的民調結果。

英國脫歐與美國大選後,「民調已死」的說法開始流行。英國名嘴皮爾斯‧摩根在推文稱,「民調專家們安息吧!所有的!」

主流媒體集體力阻川普當選

伴隨著民調頻傳不利,是各大主流媒體對川普的種種負面消息,對其「政治不正確」的言論的抨擊:不讓穆斯林入境,美墨邊境修牆,散布種族仇恨,不尊重女性,性騷擾,言論粗俗,不繳稅記錄等,無不被媒體窮追猛打,但媒體對川普的政見卻並不關注。

而當前美國的現狀,一個人或者團體一旦被證實有政治不正確的言行,往往會迎來全國各界人士和媒體的口誅筆伐。

媒體研究中心(MRC)10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自7月底兩黨黨代表大會結束後的12週,91%有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報導都對他懷有敵意。但媒體對希拉里個人的誠信瑕疵,如電郵門醜聞、名下基金會的收賄傳言則輕輕放過。NewsBusters報導,美國三大廣播網在晚間新聞報導川普對婦女的態度的時間(102分鐘),比報導希拉里的電郵門(53分鐘)及克林頓基金會的捐贈醜聞(40分鐘)加起來還多。

不僅如此,許多主流新聞媒體紛紛表態支持希拉里,美國自由派《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及強調立場中立的《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等紛紛表態後,就連保守大報《亞利桑那共和報》也在創報 126 年後首次倒戈,表態支持希拉里。

根據「尼曼新聞研究中心」的數據,在報章雜誌中,支持希拉里的日報高達 229 家、週刊有 131 家,相較下,支持川普的日報只有 9 家、週刊只有 4 家,對比是如此懸殊。但川普的支持者看似並不在乎所有的這些,仍把他推上了即將的總統寶座。

被忽略的「隱形」選民

美國大選媒體與民調的集體失準,帶給外界的不只是震驚,更多的是反思。通常民調不準的原因包括:抽樣代表性不足、民調回覆率過低、受訪者不願吐實等多種原因,而在針對此次美國大選的民調中,數月前就有一些支持川普的人說,川普還有很多「隱形」選民,足以使川普贏得這場選舉,而他們是民意機構查不到的。

據美國之音今年9月的一份報導,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地區為川普做義工的桑德拉‧杜爾說,很多支持川普、要投他的票的人,往往都不告訴那些進行民調的人他們真正的想法。而這些人足以使川普贏得這場選舉。

杜爾說:「他們往往都不說什麼,就好比是沉默的多數,不願公開表達真正的想法。」

杜爾說,很多支持川普的人都不信任民調結果、進行民調的人以及其它各種機構和組織。他們不願公開表達內心想法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社會上往往對那些支持川普的人有某些負面看法。

而川普的對手希拉里確曾公開蔑視川普的支持者。希拉里9月9日晚在紐約市一個籌款餐會上向1,000多名嘉賓說:「支持川普的人當中,在我看來,有一半都是讓人不齒的,像擁有種族歧視觀點的、歧視婦女的、歧視同性戀者的、仇視外國人的、仇視穆斯林的;應有盡有。」

希拉里接著把川普另一半支持者歸類為「可憐之人」。她說,這部分人「覺得政府和經濟辜負了他們,沒人在乎他們,沒人為他們的生活際遇和前途著想,為了改變現狀他們可以不顧一切」。

這些言論顯示出這些普通人在希拉里的眼裡是如此的一錢不值。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表示,克林頓夫人表現出了「對普通人赤裸裸的蔑視」。一天後,希拉里發表聲明,為自己的這番話道歉。

有分析稱,民調失準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確認偏誤」。也就是說,民調公司或媒體太有自信,而忽略了任何不利或與自身想法抵觸的資訊。而這確實非常可能發生,因為精英們以及自認非常懂美國政壇的專家們,一旦發現與抵觸預期的資訊,可能會選擇故意淡化它,或視而不見,進而影響預測準確度。

被忽略的「鐵鏽帶」藍領

有分析稱,居住在美國中部、鐵鏽帶 (Rust Belt)、都市區邊陲的「美國鄉民」們是川普獲勝的關鍵因素,這群人積蓄多年的不滿被這些主流媒體和民調機構忽略了。

其中提到的「鐵鏽帶」是指從美國東部紐約州與賓夕法尼亞州,延續至西維吉尼亞州,轉向五大湖區的俄亥俄、印第安納、密西根、伊利諾到威斯康辛州等,這些地區過去是美國工業重鎮,被稱作「鋼鐵帶」,但因數十年來全球化的影響,導致工廠外遷、工作機會外移,廠房與住宅空置,「鋼鐵帶」成了荒涼的「鐵鏽帶」。

川普當選總統之後發的第一個推特稱,「被遺忘的男人和女人將永遠不會再被忘記。」在當晚的勝選演講中再次重複了這句話:「我們國家被遺忘的男人和女人將再也不會被遺忘。」(The forgotten men and women of our country will be forgotten no longer.)

川普口中的「被遺忘」和「被拋棄」的人,正是這些「荒涼地帶」的白人藍領工人。川普宣布參選後,最先去的地方是充滿失業工人的「鐵鏽帶」,那些認為自己被社會忽視了多年的窮人們,看到川普到訪都相當感動,但這些在媒體上卻看不到。

過去幾十年間,全球化為世界帶來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但這群人卻受害最深。川普主張經濟保護主義等反自由貿易的主張,稱要「把美國人的工作搶回來」等帶有民粹主義觀點的言論,打動這部分人的心,成為川普的忠實鐵粉。

數十年來政府無法解決的他們的積怨和不滿,統統體現在選票上。最後使得原本被希拉里認為鐵定是民主黨票倉的賓西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被川普攻陷。另外,川普還險勝之前被認為希拉里必勝的搖擺州:佛羅里達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俄亥俄州,奠定了問鼎白宮的基礎。

當然,川普當選不只是被全球化拋在後頭的藍領白人力挺,中間階級、教育程度較高、較富有的白人也是川普的勝因。《衛報》出的民調顯示,幾乎不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多數白人都是支持共和黨的。

數據顯示,白人在本次所有選民當中占69%,其中58%投川普、37%投希拉里。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中,男性中有72%支持川普,女性是62%。

川普的「意外」當選,也反映了美國普通民眾對政治正確的厭倦,對傳統政治家的不信任。CNN曾採訪了一名給川普投票的男性選民,他是這樣評價川普的:「他就是那種在酒吧裡坐著和你胡侃的人。不裝,也不假惺惺地和你套近乎。至於他是不是能成為一位好總統,我想應該不會有比奥巴馬更糟糕的吧。」

民調失靈重演

民調集體失靈也曾發生在不久前的英國脫歐公投上,英國6月脫歐公投前,傳統機構民調、市場預測、賭盤趨勢一面倒預測「留歐」勝出,公投當天,指標機構YouGov的出口民調仍顯示,留歐派得票52%。但結果卻剛好相反,跌破大家眼鏡。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論員表示,川普的支持者和英國脫歐支持者在人口結構上有著驚人相似——都是藍領白人,而這個族群成為當前反全球化的中堅力量。#

責任編輯:華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