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闻

重新认识川普——媒体和民调为何失准?  

【大纪元2016年11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薛飞综合报导)面对一轮又一轮各大媒体的狂轰滥炸和一波波不利的主流民调,共和党参选人川普的自信丝毫未减,他在10月31日的竞选造势活动中高调指出,他将赢得选举,英国脱欧结果将会以10倍效应在美国重现。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川普效应正在成为继英国“脱欧公投”过关之后又一次更强烈的世界惊奇。

相对于对手——前国务卿希拉里,川普没有本党大佬、众多政治精英、明星名人的助阵,没有大财团及大公司的财力支持,有的只有反对及主流媒体一面倒的负面报导,民调机构的一个个负面消息,但最终川普赢了,尽管赢得很惊险。川普当选颠覆了所有美国主流政治理论及民意调查工具的预期。

民意调查集体失灵

美国大选投票前,几乎所有的民意调查员、分析师和政界人士都相信希拉里会轻松入主白宫。主流媒体在直至点票进行到摇摆州一个一个翻“红”前,仍认为希拉里会赢。

早在川普今年6月赢得共和党提名时,其主流民调一度落后希拉里十多个百分点,其中彭博社今年6月15日的民调显示,希拉里获得49%的民众支持,领先川普12个百分点。

之后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同样一路领先,在单位数和双位数的领先幅度之间摇摆。尤其在川普对女性的不雅言论被爆光,及一系列性骚扰指控后,两者的支持率差距再度扩大,美国广播公司(ABC)、CNN、NBC、《华尔街日报》、霍士、昆尼皮亚克大学主流民调机构均显示希拉里领先川普 5 至 12 个百分点不等。

即使联邦调查局(FBI)10月28日宣布重启对希拉里电邮丑闻的调查,多数主流媒体与民调组织仍显示希拉里领先对手。路透社与易普索10月31日公布的民调指出,希拉里的支持度只出现微幅下滑,仍以44%的支持度领先共和党候选人川普的39%。

在大选前的最后预测中,《纽约时报》预测希拉里的当选概率为85%。《哈芬登邮报》(Huffington Post)的预测概率更高达98.3%。《华盛顿邮报》评估希拉里已稳获275张选举人票,威斯康星、密歇根与宾夕法尼亚等三州已是囊中物。

美国知名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的印刷合作伙伴因为相信希拉里会赢,封面是“女总统”(Madame President)的最新特刊在投票日当天就送抵全美的店面与报摊,尽管零售商被告知选举结果未出炉前不可以上架销售,但一些还是卖了出去。大选结果出来后,《新闻周刊》急着回收这份出错的特刊。

但与民调不同的是,川普在网络上的超级人气,川普的推特有1,300万追踪者、脸书有1,210万粉丝,很多支持者在YouTube开频道播送他的政见;而希拉里的推友1,020万、脸书粉丝800万,YouTube上的非官方频道多数是为了羞辱她。

事实上,在美国总统大选前一周,来自印度的MogIA AI(人工智能)系统曾透过搜集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两千万个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并预测川普将成为最后赢家。结果证实,大数据给出的结果比美国的民调更为准确,直接打脸美国各大媒体的民调结果。

英国脱欧与美国大选后,“民调已死”的说法开始流行。英国名嘴皮尔斯‧摩根在推文称,“民调专家们安息吧!所有的!”

主流媒体集体力阻川普当选

伴随着民调频传不利,是各大主流媒体对川普的种种负面消息,对其“政治不正确”的言论的抨击:不让穆斯林入境,美墨边境修墙,散布种族仇恨,不尊重女性,性骚扰,言论粗俗,不缴税记录等,无不被媒体穷追猛打,但媒体对川普的政见却并不关注。

而当前美国的现状,一个人或者团体一旦被证实有政治不正确的言行,往往会迎来全国各界人士和媒体的口诛笔伐。

媒体研究中心(MRC)10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自7月底两党党代表大会结束后的12周,91%有关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的报导都对他怀有敌意。但媒体对希拉里个人的诚信瑕疵,如电邮门丑闻、名下基金会的收贿传言则轻轻放过。NewsBusters报导,美国三大广播网在晚间新闻报导川普对妇女的态度的时间(102分钟),比报导希拉里的电邮门(53分钟)及克林顿基金会的捐赠丑闻(40分钟)加起来还多。

不仅如此,许多主流新闻媒体纷纷表态支持希拉里,美国自由派《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及强调立场中立的《今日美国报》(USA Today)等纷纷表态后,就连保守大报《亚利桑那共和报》也在创报 126 年后首次倒戈,表态支持希拉里。

根据“尼曼新闻研究中心”的数据,在报章杂志中,支持希拉里的日报高达 229 家、周刊有 131 家,相较下,支持川普的日报只有 9 家、周刊只有 4 家,对比是如此悬殊。但川普的支持者看似并不在乎所有的这些,仍把他推上了即将的总统宝座。

被忽略的“隐形”选民

美国大选媒体与民调的集体失准,带给外界的不只是震惊,更多的是反思。通常民调不准的原因包括:抽样代表性不足、民调回复率过低、受访者不愿吐实等多种原因,而在针对此次美国大选的民调中,数月前就有一些支持川普的人说,川普还有很多“隐形”选民,足以使川普赢得这场选举,而他们是民意机构查不到的。

据美国之音今年9月的一份报导,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地区为川普做义工的桑德拉‧杜尔说,很多支持川普、要投他的票的人,往往都不告诉那些进行民调的人他们真正的想法。而这些人足以使川普赢得这场选举。

杜尔说:“他们往往都不说什么,就好比是沉默的多数,不愿公开表达真正的想法。”

杜尔说,很多支持川普的人都不信任民调结果、进行民调的人以及其它各种机构和组织。他们不愿公开表达内心想法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社会上往往对那些支持川普的人有某些负面看法。

而川普的对手希拉里确曾公开蔑视川普的支持者。希拉里9月9日晚在纽约市一个筹款餐会上向1,000多名嘉宾说:“支持川普的人当中,在我看来,有一半都是让人不齿的,像拥有种族歧视观点的、歧视妇女的、歧视同性恋者的、仇视外国人的、仇视穆斯林的;应有尽有。”

希拉里接着把川普另一半支持者归类为“可怜之人”。她说,这部分人“觉得政府和经济辜负了他们,没人在乎他们,没人为他们的生活际遇和前途着想,为了改变现状他们可以不顾一切”。

这些言论显示出这些普通人在希拉里的眼里是如此的一钱不值。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表示,克林顿夫人表现出了“对普通人赤裸裸的蔑视”。一天后,希拉里发表声明,为自己的这番话道歉。

有分析称,民调失准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确认偏误”。也就是说,民调公司或媒体太有自信,而忽略了任何不利或与自身想法抵触的资讯。而这确实非常可能发生,因为精英们以及自认非常懂美国政坛的专家们,一旦发现与抵触预期的资讯,可能会选择故意淡化它,或视而不见,进而影响预测准确度。

被忽略的“铁锈带”蓝领

有分析称,居住在美国中部、铁锈带 (Rust Belt)、都市区边陲的“美国乡民”们是川普获胜的关键因素,这群人积蓄多年的不满被这些主流媒体和民调机构忽略了。

其中提到的“铁锈带”是指从美国东部纽约州与宾夕法尼亚州,延续至西维吉尼亚州,转向五大湖区的俄亥俄、印第安纳、密西根、伊利诺到威斯康辛州等,这些地区过去是美国工业重镇,被称作“钢铁带”,但因数十年来全球化的影响,导致工厂外迁、工作机会外移,厂房与住宅空置,“钢铁带”成了荒凉的“铁锈带”。

川普当选总统之后发的第一个推特称,“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将永远不会再被忘记。”在当晚的胜选演讲中再次重复了这句话:“我们国家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将再也不会被遗忘。”(The forgotten men and women of our country will be forgotten no longer.)

川普口中的“被遗忘”和“被抛弃”的人,正是这些“荒凉地带”的白人蓝领工人。川普宣布参选后,最先去的地方是充满失业工人的“铁锈带”,那些认为自己被社会忽视了多年的穷人们,看到川普到访都相当感动,但这些在媒体上却看不到。

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化为世界带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这群人却受害最深。川普主张经济保护主义等反自由贸易的主张,称要“把美国人的工作抢回来”等带有民粹主义观点的言论,打动这部分人的心,成为川普的忠实铁粉。

数十年来政府无法解决的他们的积怨和不满,统统体现在选票上。最后使得原本被希拉里认为铁定是民主党票仓的宾西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被川普攻陷。另外,川普还险胜之前被认为希拉里必胜的摇摆州: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和俄亥俄州,奠定了问鼎白宫的基础。

当然,川普当选不只是被全球化抛在后头的蓝领白人力挺,中间阶级、教育程度较高、较富有的白人也是川普的胜因。《卫报》出的民调显示,几乎不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多数白人都是支持共和党的。

数据显示,白人在本次所有选民当中占69%,其中58%投川普、37%投希拉里。没有大学学历的白人中,男性中有72%支持川普,女性是62%。

川普的“意外”当选,也反映了美国普通民众对政治正确的厌倦,对传统政治家的不信任。CNN曾采访了一名给川普投票的男性选民,他是这样评价川普的:“他就是那种在酒吧里坐着和你胡侃的人。不装,也不假惺惺地和你套近乎。至于他是不是能成为一位好总统,我想应该不会有比奥巴马更糟糕的吧。”

民调失灵重演

民调集体失灵也曾发生在不久前的英国脱欧公投上,英国6月脱欧公投前,传统机构民调、市场预测、赌盘趋势一面倒预测“留欧”胜出,公投当天,指标机构YouGov的出口民调仍显示,留欧派得票52%。但结果却刚好相反,跌破大家眼镜。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论员表示,川普的支持者和英国脱欧支持者在人口结构上有着惊人相似——都是蓝领白人,而这个族群成为当前反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华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