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註冊制將加速中國實體經濟空心化

人氣 1241

【大紀元2016年02月26日訊】2016年2月20日,熔斷股災的始作俑者肖剛終於離任了,劉士余被任命為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之後最重要、排位最靠前的任務,就是完成被稱作「天字號」大事的註冊制改革。中共在各大黨媒上叫囂:註冊制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一步,是當前的重要國策,所以註冊制改革勢在必行。其實這不過是欺騙民眾的美麗謊言。

一次次慘痛的經驗告訴我們:黨媒是永遠為中共服務的,它們不是真理,它們只是中共洗腦百姓的工具。在很多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強推沒有追責體系的註冊制,我們認為就是中共及其利益集團對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掠奪和詐騙。這樣的註冊制必將會徹底淪為中共權貴們迅速致富的工具,會加速中國實體經濟空心化,給中國社會帶來深重的災難。

一、 黨企是中國經濟問題的結症所在

在中國,傳統經濟領域幾乎被黨企(中共稱國企)全部壟斷,例如:文化傳播、證券、銀行、保險、能源、電信、軍工、航天航空、電力、自來水、天然氣、食鹽、石化、交通運輸等。毫不誇張的說黨企壟斷了中國經濟的一切命脈。從這個角度上看,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就是黨企所面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黨企治理的問題,這也是中共當前要花大力氣進行黨企改革的根本原因。

在真正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中共的黨企是根本沒有競爭力的。當前絕大多數的黨企在中國社會能產生壟斷或局部壟斷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其企業的治理水平、競爭力和核心產品等因素,而在於黨企擁有的各種特權。絕大多數黨企都是靠著各級中共授予的特權或特許經營許可存活於中國社會。沒有這個重要因素,中共的所有黨企早就被破產清算很多次了。有了用特權產生的壟斷才會有黨企超額的壟斷利潤,這就是中國社會高物價的根本原因之一。

現在黨企都有些共同特點,比如:過度依賴政府投資或特權、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公司效率低、技術創新乏力、一把手擁有絕對權力、腐敗嚴重、內鬥不止、有關係有背景會來事兒的人晉陞快,有能力有學識的人被排擠,員工心態普遍消極,激勵機制匱乏等。不僅如此,很多黨企資源都消耗在領導腐敗和內鬥上,混日子和靠關係吃飯是黨企的另一大特點。其實產生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就是黨企的體制問題,體制問題不解決黨企所有的問題都無解。

中國經濟目前所反映出的產能過剩、效率低下、對投資依賴性過強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黨企嚴重壟斷和嚴重壓榨所引發的系列問題。黨企在各行業的嚴重壟斷阻礙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阻礙了真正市場經濟的發展,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中國經濟必然失去活力與創新動力。目前中共高層已經意識到這問題,所以正在討論黨企改革要像征性引入其它性質的資金。

黨企對中國社會嚴重壓榨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黨企對融資資源的壓榨式掠奪,使得很多民企生存空間被打壓。很多黨資銀行在各級黨委的操作下從來都是優先把資金貸給黨企;第二是很多黨企通過壟斷從廣大百姓中壓榨了眾多的超額利潤,超額利潤是通過高物價、高消費表現出來的。高物價、高消費加上中國慣有的低收入(灰色收入除外)就使得中國經濟失去了應有的活力,這是黨企長期壓榨中國社會的必然結果,所以黨企是中國經濟問題的結症所在。

二、 實體經濟空心化的表現和原因

實體經濟空心化就是企業放棄經營企業實體,轉而投向VC/PE、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以及房地產業等虛擬經濟的經濟現象。實體經濟空心化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實體企業即主業利潤少,而非實體經濟即副業利潤大,迫使企業轉型做副業;實體企業停止主業生產沽名去拿國家項目,美其名曰科技創新;銀行貸款借道企業流向民間融資機構和炒作行業;小微企業生存舉步維艱;實體企業放棄主業轉向網絡營銷等。

實體經濟空心化有著很深層次的社會原因,這原因就是中共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每個中國人的發財夢和攀比心理。一夜暴富的心態扭曲中國人的財富觀,這是很多企業家放棄堅守實業轉而進行投機的根本原因。

當然實體經濟空心化有著很現實的直接原因,原因一是多種成本上升,稅費繁重,實體企業利潤太薄。當前實體經濟面臨高成本和高稅費兩頭擠壓,原材料進價、資源環境、薪金、租金、土地出讓金、利率、匯率等各因素疊加推動企業成本直線上升。據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徵收行政性收費的行政部門有20多個,收費項目達60多項。粗略計算,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城建稅等,加上職工的五險一金,許多企業的實際稅費普遍超利潤的30%。加上各地私設名目亂收費等因素,每年繳納的稅費都要超過利潤的一半。

原因二是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實體中小企業產能嚴重過剩。目前全球經濟疲軟、困難重重,隨著外需萎縮,大量外向度較高的企業訂單大幅減少,企業銷售困難。在國內,由於中共肆意腐敗和盤剝,造成了高物價、高消費和低收入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乏力,從而造成國內實體企業產能嚴重過剩。

原因三是黨企過度壟斷導致不公平競爭,實體中小企業投資渠道嚴重受限。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後,中國的行政性壟斷經營日益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儘管中共在2009年出台「中小企業29條」,2010年再次出台新「非公經濟36條」等,進一步放寬了民營資本投資領域的限制,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民企仍遭遇三重門:第一是壟斷企業把持,門檻太高進不去的「鐵門」;第二是看得見進不去、沒實力也不敢進的「玻璃門」;第三是進去以後逼你退出來的「彈簧門」。

民間資本投資無門或被「擠出」,只能在低端製造業的領域殘酷競爭。而且處在上游地位的壟斷黨有企業,如電力、交通、原材料、能源等,一方面經營效率低下,不斷將成本費用轉嫁給下游民營製造業,另一方面憑藉政策、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垂直整合產業鏈,沿中下游發展,在競爭激烈的製造業領域擠壓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使民企生存與發展環境處於十分狹小的空間。

原因四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投資回報反差大,生產要素流失嚴重。據統計,當前資本利潤率為22%,而工業為6.4%,紡織業僅為4.7%。投資虛擬經濟的巨額回報率,吸引著各項要素流向非實體經濟。所以現在炒作投機之風從房地產、股市、期市、礦山資源、古玩、藝術品向其他領域蔓延,有甚者爆炒大蒜生薑等農副產品。一時間中國掀起一股全民投資理財放高利貸的熱潮,這股熱潮至今沒有消停。

一些實體企業在「副業」收益高、資金回流快的誘導下,逐步放棄了對主營業務的堅守,出現了「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產、三流企業做市場、四流企業做實業」的局面。一些企業甚至通過「實業釣魚」,以實業為擔保獲得貸款用於虛擬經濟的套利中。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精神被一夜暴富理念所取代,企業中踏踏實實做實業的越來越少,投機投資的越來越多。

原因五是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融資貴加劇了實業空心化。據銀監會測算,中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投放給微型企業。關於融資貴,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是基準利率上浮30%左右,有的高達60%,少數銀行抬高門檻,貸款50%是現金,50%是承兌匯票,有的強行收取財務顧問費等中間服務費用。由於正規渠道很難得到滿足,不少小微型民營企業不得不轉向「地下」民間借貸,致使其貸款實際利率高出法定基準利率的數倍,民企融資成本巨大。

所以中國在產業資本都急於尋找出路的情況下,貿然推出無追責體系的註冊制,這是變相鼓勵已經空心化的產業資本進行再次投機,給產業資本和權貴們包裝淘汰實業資產詐騙廣大中小投資者一個絕佳的機會。

三、 中國民企最缺的不是資金

目前上海的房價正在被游資瘋狂的炒作,深圳的房價已從2015年至今上漲翻倍。大量的游資正在新一輪的瘋狂炒樓,據瞭解如此巨大的炒樓游資中產業資本佔比很重,這說明當前很多中國民企根本不缺資金。

在中國還有一個獨特的經濟現象,這就是一般好的民企都不上市融資,而治理水平低下的黨企和中共權貴的影子企業卻是爭先恐後的上市圈錢。例如,華為公司、娃哈哈集團、順豐快遞、老乾媽、方太、立白集團等,這些優秀的中國民企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不上市融資這條發展之路,這無疑給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幌子而強行推出註冊制的中共權貴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黨企二重重裝,它靠著黨企特殊身份在A股市場IPO圈錢25億,後又再融資40.77億,其後有發行企業債數十億。但就是這樣一個公司在5年內獲得了近100億的資金卻於2015年5月22日摘牌退市了。它的退市致使很多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但這個公司的高管無一人被追責,這種赤裸裸的詐騙中共卻放任自流。

事實證明,一個企業是否優秀和這個企業是否上市關係不大。中國很多企業上市目的是實現管理層個人更快的暴富,而不是把公司繼續發展壯大。說到底當前中國民企最缺不是資金,而是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一個沒有人為限制的行業准入,一個沒有頻繁行政化干預的公平市場環境。但有中共一黨獨裁、有黨企完全壟斷就不可能有公平的市場環境,所以中共一黨獨裁才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

四、 註冊制是現代金融業的薄弱環節之一

十多年前中國的金融業相對獨立,相互滲透性較差,也不存在槓桿資金的問題,所以當時金融業對整個國家經濟影響並不是非常深遠而廣泛,即使當時黨有銀行出現大面積的壞賬也不會引發連鎖反應。

當今的中國現代金融業早已今非昔比了,保險、銀行、證券和信託業相互滲透,資金槓桿現象嚴重,抵押資產多元化,金融及其衍射產品複雜,而且現代金融業通過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形式滲透力非常之強,所以現代金融業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大規模危機,就會引發全社會的金融危機。

2015年6月至9月急速去槓桿引發的股災就是最生動的例子。當時股市指數在三個月內跌幅近50%,直接引發了銀行系統質押貸款平倉警戒線,中共感到股市下跌已危及到政權存在的問題了,所以花重金被動救市。這種現象是中國股市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現象,這充分說明現代的金融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是非常緊密了,它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整體。只要中間的某個薄弱環節處理不當,就會引發整個現代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而當前無追責體系的註冊制正是整個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五、 註冊制將會加速實業空心化進程

縱觀中共股市二十多年,其實質就是一個不斷圈錢和詐騙投資者的場所。無論中共實行現有的審核制還是以後的註冊制都是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圈錢,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有計劃的圈錢,而後者是無節制的圈錢。

對於註冊制實施後無節制的圈錢,加之企業圈錢後無監管、無追責體系、無賠償訴訟相關法律,這無疑給早已瘋狂的資本和各路中共權貴們打開了迅速暴富之門。屆時必定出現很多包裝資產上市融資的公司。實業經營和堅守將遭受到歷史上最嚴重的挑戰,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將被動走上包裝上市,融資圈錢,減持套現,再包裝上市的快速致富之路。如果在資產證券化浪潮中,大量氾濫的證券被當作貸款擔保物質押給銀行,貸款資金再一次被拿去包裝資產或炒作其它標的,這種現象必將給金融監管者帶來新的難題。

我們相信在一個都熱衷於包裝資產上市的大環境下,很多通過證券市場圈來的資金必定不會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它們肯定會通過各種方式轉移資金,利用更多的資金去包裝更多的資產上市,以融得更多的資金。貪婪的人性遇到了毫無約束的監管漏洞,必然會鼓勵這種現象的湧現。所以無追責制度的註冊制將會加速中國實體經濟空心化進程,而不是幫助中國經濟走向下一個繁榮。

責任編輯:蕭明

相關新聞
港營養師組織促設註冊制度
美移民局提H-1B電子註冊制
專欄作家:大陸或將謹慎實行A股註冊制
證監會主席:明年3月大陸股市實施註冊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