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有報

王雲廷不計榮辱 忠厚積德

王雲廷不計榮辱,忠厚積德。(Fotolia)

孔子在注釋《易經》的時候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人,所得善報自己受用不完,餘慶會遺留給子孫;反之,積不善之人的餘惡也會殃及後代。茲選取了古籍中的故事譯文數篇,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示。

王雲廷忠厚積德

錢塘王文莊公的父親叫王雲廷,陰德甚厚。曾經在除夕的時候,有賣貨的索要僕人的欠帳。因為僕人已經到別的主人家了,王雲廷公告之原因。賣貨的販突然大肆咆哮,王雲廷公於是代替償還。又一日,家人買笤帚,賣笤帚者的人走了以後又回來了,說是丟了一把笤帚,王雲廷公以錢賠償。賣笤帚的人者斜著眼睛說:「如果你沒有藏笤帚,怎麼能給我錢呢?」當時的人都嘲笑他,王雲廷公卻很怡然。王雲廷公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後來王雲廷公登雍正丙午鄉試,王文莊公中乾隆乙丑探花,官至禮部尚書。(《清代名人軼事》)

張叔未厚德助金

嘉興張叔未先生名叫廷濟,乾隆丙午年秋天參加考試,寄居在武林。以前在考試期間, 往往有攜帶雜物跟著到各個客棧寓所賣東西的人。某甲到張叔未住宿的寓所賣貨,離開時遺落一個布包,裡面包裹著十塊西洋銀元,張叔未看到被一同寄宿的某生拾到,暗自收起不事聲張。

不一會兒,某甲踉蹌著腳步來此尋問,看樣子非常著急,當問到某生,某生發怒著對他的臉上吐唾沫,認為他誣賴自己,還要喊人來把某甲綁起來進行鞭撻。張叔未急忙出來排解,而且對某甲說道:「你丟的東西是我撿到的,正要去市場交易,你不要妄自誣賴別人啊!」用好言勸慰某生不要和他計較。並且自掏腰包,如數將銀元交給某甲。某甲大喜,感激著叩謝離去。

先前,某甲父親因為其他案件牽連被捕,只要得到西洋銀元二十塊就能獲得釋放。某甲向朋友借貸,僅僅得到了一半,其餘那些錢等到賣了貨物再用來補湊數目。自己尋思丟失了銀元,父親獲罪無法釋放,那自己也不想活了,大概只好去投河了。等到科考完畢,張叔未中了解元。過了六十年道光丙午年,他的兒子張慶容字稚村,也考取了鄉試第一名。被讀書人傳為美談。(《里乘》)

崔某夢父心平

鄉里有崔某,和豪強打官司,理在他一方卻輸了。悲憤不平,幾乎想死。晚上夢見他死去的父親告訴他:「騙得了人,騙不了神。人有同黨,神卻沒有。人間的冤屈越苦,在地下的伸冤越舒暢。今日那些縱橫得意的,都是十多年後業鏡臺前恐懼得發抖受審的。我在陰間做茶吏,見到判司注籍了,你還生什麼氣呢!」崔從此怨恨悲憤都沒了,不再多說一句話。(《閱微草堂筆記》)@#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