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推動社會住宅 台內政部定四政策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提出推動社會住宅的4大目標「住宅法修法」、「社會住宅配套」、「實價登錄」、「都更條例」。(陳懿勝/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06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懿勝台灣台北報導)新政府預計8年打造20萬戶社會住宅,引發各界對於居住正義的爭議,內政部次長花敬群1日表示,內政部已訂定4大政策,包括「住宅法修法」、「社會住宅配套」、「實價登錄」、「都更條例」分項進行,外界不要視社會住宅為「鄰避設施」,正面對待。

花敬群表示,新政府提出8年內將提供20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其中12萬戶要新建,8萬戶則是利用社會上閒置的空間。新建的部分中,約八成會聚集在首都圈中,包含雙北、基隆、桃園,另外兩成則在其他縣市,會以新建、包租以及容積獎勵的方式進行。

8萬戶採出租部分,花敬群說,將由政府出面當「二房東」,對「大房東」提出包租代管、租金所得稅減免等政策,協助房東釋出空屋租給弱勢。目前房屋租賃仍屬於「黑市」環境,房東不報稅、也不繳稅,未來會透過修正《住宅法》,並訂定租賃專法,健全租賃市場。

花敬群表示,資金籌措擬以長期低利融資模式,取代政府編列公務預算;土地由中央無償撥用或收取低額租金;都更的部分,政府不僅會推動公辦都更,也會鼓勵建商、社區自辦都更,以較大區塊方式推動。

社會住宅是否會影響周邊房價?花敬群說,社會住宅會有完善的托育、日照等設施,周邊社區也能使用,入住條件共有11款,並非僅有愛滋、精神病或是低收入戶,還有七成要安家的青年,事實上與一般社區差異不大。◇

責任編輯: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