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

勒星頓中文學校年貨大街 展地道年味

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勒星頓中校首度合辦新年教學活動

「年貨大街」新年教學活動中,舞台劇「年獸來了」演出現場,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左三)、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路永宜(右二)、勒星頓中校老師與百名學生合影。(貝拉/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貝拉貝爾蒙鎮報導)勒星頓中文學校與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於1月8日首次聯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年貨大街」大型新年教學活動,幼稚園部普通班和雙語班共12班、近兩百名學生及其家長、老師興致勃勃地逛街、看戲、採購年貨,體驗過年的傳統,氣氛喜氣熱鬧。

一踏入年貨大街,小朋友們就立刻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年味。只見大街上張燈結綵,掛滿了燈籠、鞭炮等新年飾品和吉祥物,四個教學攤位分別展示骰子(比大小)、春聯、年食、元寶等年俗介紹。

著長袍馬褂瓜皮帽的黃明嘉(右一)为小朋友書寫春聯。(貝拉/大紀元)

黃明嘉著長袍馬褂瓜皮帽被小朋友們團團圍住,他一邊書寫春聯和招財進的「福」字,一邊給孩子們介紹具有悠久歷史的華文正體字。

年食攤位上陳列著具有特殊寓意的年貨年食,有象徵步步高升的年糕發糕,象徵甜甜蜜蜜的糖果,象徵平平安安的蘋果,象徵大吉大利的桔子等。小朋友們一面聆聽老師生動的講解,一面親手觸摸實物,模仿大人挑選年貨,體驗中國新年的民俗與文化。

「財神爺」在「年貨大街」派發元 寶糖果給小朋友。(貝拉/大紀元)

紅袍加身、頭戴官帽、手捧大元寶的「財神爺」(莊紀華扮演)倍受大家喜愛,紛紛上前向「財神爺」討要元寶糖果,並和他合影討個彩頭。整條大街有吃、有玩、有看頭,往來人流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小劇場內,幼稚園孩子們專注表演兒歌童謠。(貝拉/大紀元)

高朋滿座的小劇場內正在熱鬧上演舞台劇「年獸來了」。在民宅過年的場景中,中校老師們生動演繹年獸的傳說,講述過年貼春聯、放鞭炮、穿紅衣的習俗由來,引得全場小朋友們陣陣歡笑和熱烈掌聲。隨後,老師和助教哥哥姊姊們還帶領各班的孩子們,表演「恭喜恭喜」、「醜小鴨」、「小星星」等耳熟能詳的兒歌童謠。現場的家長們為孩子專注的表演和學習中文的成效使勁鼓掌喝采,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下寶貝充滿童稚的動作和天真無邪的表情。

年貨攤位上,小朋友聆聽老師講解年糕發糕的特殊寓意。(貝拉/大紀元)
元寶攤位上,小朋友聆聽老師講解過年派發元寶的寓意和吃餃子的由來。(貝拉/大紀元)

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負責人路永宜在接受採訪時說,為了方便小朋友回家種植,當天所售的水仙花她都預先一一切開、養根一週。活動前一天,她還冒著大風雪專程去昆士採購年服、賀卡等年貨。她由衷感謝勒星頓中文學校校務人員的全力支援。通過整整一年的精心籌備和無數次的排練,終於將過年的氛圍真實呈現,讓生長在海外的孩子們也能過個地道的中國年,通過逛街、看戲、掏錢買東西等實物展示的形式,充份認識傳統年節的概念和文化習俗。

此外,璞石工作室還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需求,設計有不同內容的教學活動,如旱地龍舟、中秋射日、成語及歇後語教學、毛筆製作、布袋戲、京劇、皮影戲等,內涵豐富。

「年貨大街」上張燈結綵,有吃、有玩、有看頭。(貝拉/大紀元)
義工許淑芬展示用廢棄的捲筒紙芯制作的鞭炮道具。(貝拉/大紀元)

義工許淑芬感概表示,舞台劇表演的所有鞭炮,都是她和老師、家長們收集廢棄的捲筒紙芯,貼上紅紙金紙,通力合作製作而成。

村民扮演者之一、語文班唱遊老師朱蕙妏認為,中國新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很多外國人都是通過中國新年接觸到中華文化。她希望首次嘗試舉辦這類文化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祥和歡欣的新年氣氛中感受中華傳統,讓大家了解中文學校的教學不僅僅是讀書認字。

「年貨大街」上張燈結綵,往來人流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貝拉/大紀元)

在上海出生、臺灣長大,在該校學習中文不久的6歲法籍學生柯莉莉表示,她很喜歡舞台劇表演,並在小劇場踴躍回答問題,還得到了糖果獎品。5歲的華裔學生張紫橋告訴記者,當天的活動中她最喜歡用毛筆寫春聯。她媽媽也希望學校多多組織此類活動,寓教於樂,大人們也睹物思情,回味起小時候過年貼春聯、逛廟會、賞花燈、鬧元宵的感受和記憶。◇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