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藝術投資增值有公式 財經暢銷書作者這樣說

【大紀元2017年11月22日訊】財經暢銷書作者蕭正崗表示,藝術投資增值幅度也有公式,例如雕塑家朱銘成為國際大師時,單件30至50公分的銅雕作品約新台幣50萬元至80萬元,但經過10年就10倍起跳。

蕭正崗說,找目前已有企業家或收藏家收藏、且有特色及差異的雕塑作品,等藝術家有機會在國際大展嶄露頭角,作品價格立刻翻5倍,然後再等5年漲10倍都有可能。蕭正崗以雕塑家蕭任能為例,蕭任能小學時特別喜歡布袋戲,國中時無師自通雕刻掌中劇人偶,玩出雕塑興趣,畢業後因興趣選讀竹山高中美工科,畢業後投入名師謝以裕門下,轉習雕塑藝術,初期以陶藝為主,慢慢轉為銅雕為主。

蕭任能介紹自己作品說,自己的作品以佛教、台灣民俗為文化底蘊,創作現代雕塑,雖有10幾道手染顏色,卻不失古樸,色調不會太鮮豔,也比較耐看。蕭任能坦言,銅雕佛像畢竟是藝術品,雖有宗教色彩,卻不至於嚴肅;自己不是學院派出身,而是從傳統雕像學起,作品最大市場就是佛像。他以彌勒佛雕像為例,唐代以前的彌勒佛以女相呈現,宋代以後多以布袋和尚做為彌勒佛的化身。他的作品之一「靜思彌勒」,就是採用唐代以前的彌勒佛形像。除了彌勒佛銅雕創作與傳統意象不同,採取活潑、多樣的風貌,不會太嚴肅,即便觀音銅雕也是如此。

雖然希臘有豐富的神話故事,也可以成為銅雕素材,但他直言,東方人用東方思維創作,比較能夠獲得共鳴。他解釋關公讀春秋銅雕時說,這件作品可以看到關公常穿的綠袍、關刀,但春秋書冊卻是展開,每一片「竹簡」都是由一片片的銅焊接起來,與常見的關公單手拿春秋不同。而關公綠袍的皺紋也是10幾層銅堆疊而成的效果;作品有些地方中空,有些地方實心。他強調,作品力求簡單,走極簡風,連常見的「飛天」銅雕,也走活潑路線,但少了花、樂器搭配。

另外,他自2015年開始嘗試非人物當主角的雕塑路線,以「悟聽」、「悟言」兩座童子雕像為例,重點不是人像,而是人像背後的故事,人像只是媒介;透過是文昌帝君兩旁的童子,天聾、地啞,暗喻讀書人要少說多聽。他強調,自己的作品以東方文化做基礎,其實也融合東西文化,以佛像銅雕為例,佛教文化既是台灣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融合了中國、印度文化,從絲路一路西行,可以看到敦煌石窟的佛像,若再西行就到了歐洲。(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