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上海北京二手房成交價大多環比跌幅逾10%

今年房價暴漲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樓市泡沫程度加劇,北京樓市泡沫化指數全面超上海。圖為2017年上海一處高層建築工地。(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7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在大陸官方持續調控下,目前一線城市上海、北京部分區域二手房成交價格環比跌幅逾10%。

據《上海證券報》12月22日報導,目前,一線城市二手房市場成交低迷,中介門店門可羅雀,房東不降價就賣不掉是普遍現象,部分業主著急出售,只好選擇主動降價。

目前願意降價的房東主要有兩種:已經看中房子急於賣房再買的置換型;擔心房價再跌急於離場的投資客。

上海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在上海295個有效樣本樓盤中,接近九成11月價格環比下跌,其中23個樓盤跌幅大於5%。樣本公寓價格跌幅前三的樓盤有嘉定區嘉定主城區板塊「保利湖畔陽光苑」、寶山區張廟板塊「泗塘五村」、浦東新區三林板塊「浦發綠城」,環比跌幅分別為10.43%、10.41%和10.06%。

保利湖畔陽光苑附近中介門店一中介說,最近該盤成交了一套80平方米的兩房房源,年初房東340萬元還不肯賣,最近以278萬元成交,降幅接近20%。「你的房源降價不到位,根本不可能成交。」中介說。

浦東三林浦發綠城近期成交一套93平方米的小三房,成交價450萬元,均價才5萬。在年初同類房源成交價在510萬—520萬元左右。

目前掛牌房源想要成交不僅價格要降到位,房東還得積極配合看房,而買家幾乎都是挑挑揀揀、狠狠殺價,即使房東願意降價,不少買家依然表示「我再看看」。

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表示,上海二手房降價從外圍開始,尤其是掛牌量大、品質不高的樓盤,九折房源已不鮮見。

而北京二手房市場同樣是「不降價,難成交」。

據麥田房產統計,11月份,北京二手房降價房源在成交房源中占比高達96%。買家4月份的整體議價幅度為-1.8%,11月份則到了-6.6%,即一套掛牌價1,000萬元的房,4月份平均能以982萬元成交,11月份則平均能以934萬元成交。

據北京中原地產介紹,在降價幅度較大的豐台區,成交房源一般降價幅度都在10%以上,一般業主的底價會比掛牌價低10萬—30萬元左右,而實際成交價往往會突破業主心理底價,再低10萬—15萬元才會成交,450萬—500萬元總價一般都要打九折。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日前表示,北京二手房房價整體下降非常明顯,部分區域房源房價下降幅度超過20%,房價水平重回2016年四季度。

另外,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預計,今年全年北京二手住宅成交量將達13.4萬套,與2016年27萬套的成交數量相比,下跌逾五成,這一成交量也是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

去年9月底至今,官方持續樓市調控,但效果遭質疑。

9月18日,《新京報》援引中國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鄒琳華的話認為,目前一線城市房價仍有潛在上漲壓力,目前主要靠嚴厲的調控政策來控制。

11月20日,房屋屋(its-home)的文章稱,其實所有的調控都是為穩定市場,降房價從來都不是政策的選項,也不是政府部門的希望。#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