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身心發展障礙服務 州府將換模式

一名家長向紐約州身心發育障礙者服務局(OPWDD,也稱殘障局)副局長蘭菲爾(JoAnn Lamphere)提問。 (蔡溶/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現在的服務系統非常令人困擾,因此我們要在2018年至2020年內轉換服務系統。」紐約州身心發育障礙者服務局(OPWDD,也稱殘障局)副局長蘭菲爾(JoAnn Lamphere)昨天(4日)在大學睦鄰之家舉辦的華人家長論壇上說,未來殘障局的服務系統將轉為以發育障礙者為中心,由團隊服務替代原來的ICM(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特別個案管理員的做法,總的來說,要讓家長申請殘障局的「服務更簡單與輕鬆」。

紐約州殘障局於1978 年創立,其宗旨是為「精神發育遲滯和發育性殘疾人士服務」,各支持和服務項目,包括適應訓練和臨床服務等由醫療補助(白卡)資助的長期護理服務,以及上門到客戶家提供「康復治療」的服務、家庭支持服務等,主要通過全州多家社區機構提供。

但由於龐大的治療需求,一方面全美自閉症發病率攀升速度驚人,自閉症康復機構與日益增多的患兒之間日益嚴峻的供需關係矛盾,另一方面,雖然政府為弱勢群體設立許多不同服務項目,但要申請這些服務項目要經過非常繁複的申請手續,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而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極度缺乏,以及工作人員的流動性非常大,智障兒家長往往申請很長時間還得不到服務,還有很多人完全不知哪裡有服務,信息匱乏。也有不少華人家長現場反映,家居訓練提供的人員經驗不足,不太了解自閉症兒童的問題,華裔新移民家長缺乏語言文化溝通渠道,申請服務過程中困難、障礙重重。

蘭菲爾表示,未來的服務轉換有幾個方面,其一,服務模式由個案協調員、護士、專家等組成的團隊提供;其二,資料上網共享,現在的系統中有很多文件傳輸的環節,將來都通過網絡共享,確保不同的機構能得到最新的實時信息;其三,將以患者為中心制訂一個人生計畫,了解患者的需求、長處、個人目標的路線圖,建立一個包括支持、服務和社區資源在內的個人網絡,提供整合的計畫,並幫助他實施這個規劃流程;其四,提供家庭支出服務,進行家庭成員培訓等。

具體而言,蘭菲爾表示,殘障局將取消原有的ICM個案管理員,對新的服務管理員將增加系統的素質訓練,殘障局也將對該系統中的承包商做調整,將服務項目統一交給名為「護理協調組織/健康中心」(care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health homes,CCO)的大承包商,目前有十家承包商正提出申請成為CCO,負責給有發展障礙的患者提供服務。她強調,雖然服務系統將轉變,但不會終止服務,也請家長直接反映現系統的問題,並提供建議。◇

責任編輯:文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