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教

捕捉水下美麗瞬間 台攝影師作品倫敦展出

【大紀元2017年04月22日訊】台灣水下攝影師陳翰旭獲得今年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台灣首獎。他表示,拍攝水中生物最難的就是要捕捉一瞬間,「因為錯過又不能叫他們重來」。

全球最具規模國際攝影盛事索尼世界攝影大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今年針對全球66個區域國家在地傑出攝影師的精彩單張作品給予肯定,陳翰旭作品「黑夜的水下精靈」在10萬張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台灣首獎。

所有作品從4月21日至5月7日在倫敦索麥塞宮(Somerset House)盛大展出,陳翰旭親自前往倫敦參與頒獎典禮。

陳翰旭拍攝的水中生物主題,在得獎作品中較為罕見。他表示,照片中的小軟絲,是他在印尼四王群島夜間潛水時的成果。當時他在水深5公尺處發現這隻軟絲,像獵人一樣慢慢逼近,小軟絲看到他靠近,張開觸鬚要恫嚇他,因此形成有趣的畫面。

他表示,由於在水層中央很難對焦,他本身也一直在移動,成功的僅有一兩張照片,幸運捕捉到這個畫面。

談到投入水下攝影的契機,陳翰旭表示,10多年前他去帛琉浮潛,但覺得距離海底生物太遠,看得到卻摸不到,因此開始學潛水。訓練到第三隻氣瓶時,他開始拿起相機,想記錄在水中看到的一切,過程中慢慢越來越想把照片拍好,不斷訓練、學習。

他表示,水底攝影有兩大困難,首先是設備要能耐水壓,不能進水;其次,水底的光線和陸地上非常不同,因為水深關係,紅光會消失,必須靠閃光與自然光去補足。

此外,陳翰旭表示,在陸地上攝影,可以選擇最佳光線和時間點,在水下攝影一概無法選擇。在水中拍攝不僅要攜帶氣瓶、閃光燈、相機,還要思考水流等,根本是結合極限運動與攝影。

他表示,很多時候拍到好作品都是「靠運氣」,因為不可能知道生物會出現在什麼地方,碰到當下要很快反應,因為搞不好只有按下一次快門的機會,錯過又不能叫他們重來,但這也正是水下攝影的妙趣與成就感。(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