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大陸身分證掛失仍可用 先天缺陷成犯罪温床

【大紀元2017年04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大陸的身分證一旦丟失,大多數人都以為,只要掛失、補辦一張新的身分證就可以了。但是掛失後的身分證仍能夠使用,而失主可能會被「犯罪」或被「欠款」。

丟失的身分證無法註銷只能掛失

據大陸媒體日前報導,一「80後」四川籍楊姓男子通過微信App低價收購他人真實的二代身分證,然後從某網站「貼吧」高價出售,不到一年非法獲利2萬餘元。日前,該男子以偽造、變造、買賣身分證件罪被刑事拘留。

經楊某交代,從去年7月至今年2月,他利用網絡平台,以每張50元左右的價格購買居民二代身分證,再以每張300—400元的價格轉賣,共計交易他人居民身分證件200餘張,獲利2萬餘元。

報導稱,被買賣的身分證大部分是從小偷手裡得到的,一些小偷偷錢包,除了錢之外,他們也會拿走身分證,用於倒賣;還有部分來自網吧。楊某還交代徐州睢寧某網吧管理員靖某是其供應商之一,靖某將在網吧裡撿到的無人認領的二代身分證,通過某閒置品網絡交易App平台倒賣給楊某,一共賣了22張,非法獲利1,320元。

丟失了身分證的人,多數會去掛失,補辦一個新的身分證。但據悉,這些掛失的身分證還能用。因為身分證可以掛失,但不能註消。銀行卡丟失後,只需要去銀行掛失、凍結帳戶、補辦一張即可,為什麼身分證不行呢?

報導引述湖東派出所殷吉的話:「這其實還是個技術難題。我國現行二代身分證即使掛失,其中的電子芯片仍然可以識別,信息依然可用。身分證不像銀行卡,有密碼功能,不能通過修改密碼的方式停止卡片使用,不能註銷只能補辦。」

殷吉表示,丟失的身分證一旦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仍然可以拿去冒名干很多壞事,也會讓失主的財產安全、徵信記錄等統統陷入「裸奔」的危險境地,甚至「被」違法犯罪而成為嫌疑人或被告。

二代身分證的「先天缺陷」

陸媒2013年的報導《二代身分證「先天缺陷」帶來天大危險》已經提出丟失的身分證被盜用的現象。報導稱,暗訪記者跟一名身分證販子聯繫,稱需要年齡30歲左右的一男一女的兩張身分證,對方立即通過QQ傳來男女各數十張符合條件的照片供挑選。身分證販子稱,身分證的照片本來就和真人有差距,只要不相差太多一般看不出來。這些身分證都是偷來的,確保是真的,即使丟身分證的人到派出所做掛失,這些身分證仍然可以用。

網易曾撰文解釋稱,二代身分證之所以掛失無效,是因為身分證本身在平時使用時是無需聯網的。信息存儲在芯片中,通過身分證讀卡器可以直接讀取。這就意味著,身分證是否是持卡人的,只能靠身分證自帶的信息判斷。

另外二代身分證中持卡人信息目前只有頭像一種,沒有指紋信息,識別性較差,存在安全隱患。這樣在一些重要場合(比如銀行開卡),很難憑藉照片來識別持卡人是否是身分證上的本人。

丟失身分證恐帶來多重危害

「70後」、「80後」的二代身分證是最好買賣的,因為該年齡段的網民數量眾多。在中國,住旅館、買房、炒股、買郵票、買手機卡、開辦銀行卡、信用卡、淘寶開店等都需要進行實名登記,相應轉移錢款也會有記錄,一些不法者便設法通過使用買來的他人的二代身分證,隱藏自己的身分以逃避法規打擊。

通過「身分證交易黑市」,大量被盜身分證被違法冒用,會產生多重危害。

第一,便於銀行卡交易,為詐騙、洗錢提供掩護。長期從事銀行卡交易的徐某表示,他拿著本人身分證和被盜身分證可以「代開」銀行卡,然後將被盜身分證、銀行卡一起賣給需要的人。這些代開的銀行卡部分被用於詐騙活動,也有部分被用於官員「洗錢」。

第二,部分被盜身分證被不法分子用以代開信用卡,從事金融詐騙。2012年5月下旬,李江偉使用多張他人身分證,到天津市的多家銀行騙領銀行信用卡,後以人民幣4,800元的價格向犯罪嫌疑人王下山、王玉華出售上述信用卡共計29張。

第三,「分身兩人」,為犯罪活動提供掩護。據了解,通過「身分證交易黑市」,確實可以買到與自己體貌特徵相近的「真身分證」。如持有該身分證,就可以「分身」成形式上完全合法的兩個人,如此在酒店登記住宿、乘坐長途客車、乘坐火車、網吧上網時均不會被發現。#

這些犯罪活動可能讓身份證主人被“犯罪”、被“欠款”。

二代身份證裡的小秘密

2004年1月1日中共啟動的二代身份證,採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屬於IC卡式身份證,晶片藏在內部,而晶片內部儲存了個人資料包括姓名,照片等相關資訊。

由於射頻識別技術可以進行非接觸式閱讀,採用二代身份證檢驗設備,即可在1~10米,甚至更遠的範圍之內,對持證人身份證內資訊進行提取、閱讀。如果是敏感人士,可根據需要發出報警聲音。此外,第二代身份證檢驗設備還能通過自帶網路介面與遠端資料庫交換資料,更新、下載“敏感”人員名單。這大大加強了對公民的監控力度。

責任編輯: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