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史說加拿大》系列(48)——朝鮮戰爭中的加拿大

人氣: 67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8月15日訊】二戰結束後,一百一十萬加拿大軍人解甲歸田、娶妻生子、過著平靜的生活。那時候,絕大多數加拿大人對朝鮮一無所知。

二戰後日本退出朝鮮。朝鮮以北緯38度線為界,被分為兩個國家,北邊為共產黨國家北朝鮮,受蘇軍控制,南邊為民主國家南朝鮮(韓國),受美軍扶植。在蘇占期間,北朝鮮獲得了蘇聯提供的坦克、飛機和軍事顧問等。當蘇、美退出朝鮮後,北朝鮮的領袖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和毛澤東的支持後,於1950年6月25日向南朝鮮發起了突然襲擊。

北朝鮮軍迅速占領了漢城(現在稱為「首爾」),然後南下,占領了朝鮮半島的絕大部分,只剩朝鮮半島東南端的港市釜山及其周邊地區沒被占領。

聯合國召開大會討論如何應對朝鮮局勢。美國提議組成聯合國軍對抗北朝鮮軍,各國紛紛同意,大會得以通過美國的提議。蘇聯缺席這次會議,所以沒有投反對票。聯合國通過的最後決議包括:譴責北朝鮮,邀請各國派軍加入聯合國軍,去恢復朝鮮半島的秩序。當時聯合國軍的統帥是美國的將軍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加拿大當時的總理是聖勞倫(Louis St. Laurent)。他對是否出兵朝鮮戰爭感到猶豫,但是他的內閣外交部長皮爾遜(Lester B. Pearson)則是堅決的主戰派。皮爾遜認為不能對來自共產黨的挑戰坐視不管。皮爾遜的理由是,當時剛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是為了對抗共產黨。現在共產黨真的打來了,沒有理由不去應戰。

皮爾遜和其他一些內閣部長,會同來自各方面的力量(美國、英國、聯合國組織,以及普通加拿大大眾),向聖勞倫總理施加影響。最終聖勞倫總理同意先派遣三艘海軍艦艇,然後再派遣一個空軍運輸機中隊,最後又加派一個由5,000名軍人組成的新編加拿大步兵旅。該新編旅後來被命名為「加拿大第二十五步兵旅」。

第二十五步兵旅主要由招募的二戰老兵構成,其裝備為二戰留下的英軍武器。該旅於1950年下本年赴美國華盛頓州劉易斯渡口(Fort Lewis)接受訓練,然後於1951年春天開拔朝鮮。

加軍第二十五旅的編制三個步兵營和兩個機械化營,以及其他一些獨立的單位,其中的「帕屈西公主輕步兵團第二營」(2nd Battalion, Princess Patricia’s Canadian Light Infantry;隨後簡稱為帕團二營)參加過一戰和二戰,戰功赫赫。「帕團二營」由斯通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Jim Stone)為營長,首先出征。當該營於1950年12月18日到達朝鮮時,朝鮮局勢已經因來自中共的大量的「志願軍」的加入而改觀,聯合國軍節節後退。

麥克阿瑟希望將「帕團二營」派上前線。但斯通中校堅持認為該營訓練不夠,還需在朝鮮集訓兩個月熟悉戰情。最後該營留在釜山地區接受訓練,然後於1951年2月17日開赴前線。他們和其他聯合國軍一起發動了一起重大攻勢(即,里奇微主持的「殺手」反攻計劃),共軍因此退回「38線」以北。

1951年4月,共軍發動一場大戰役(中共軍史稱之為「第五次戰役」),美韓聯軍被迫後退,當時聯合國軍是否能守住漢城取決於加澳聯軍能否固守加平(Kap’yong)山谷。在夜戰中,「帕團二營」被中共軍隊包圍,雖然中共志願軍在人數上占絕對優勢。但是「帕團二營」守住了陣地,最終漢城轉危為安。

此後加軍第二十五旅的其他各部也進入朝鮮。該旅和英軍、澳軍和新西蘭軍合成 「英聯邦第一師」。該師一直在第一線作戰,直到1953年7月27日停火協議得以簽署。

加軍在朝鮮戰爭中參戰兩年半。加拿大前後派遣了兩萬七千多軍人參戰。加拿大軍隊的傷亡總數達到1,588人,其中516人陣亡。南朝鮮得到了保護,並在後來發展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民主國家。

下一主題:加拿大:維持和平的國家?

https://www.epochtimes.com/b5/ncid1143302.htm

註:《史說加拿大》系列將通過52篇文章,向所有加拿大人系統地介紹我們的國家。本系列由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Diversity Media Services/ Lingua Ads及《大紀元時報》聯合贊助推出,所有專題文章均由不同領域內的著名歷史學家完成。《史說加拿大》系列版權歸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 2010-2011所有。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