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工程

宋遼地下古戰道與英雄楊六郎(下)

英雄楊六郎

雄縣、霸州、永清一帶作為宋遼時期的邊關地帶,這裡戰事頻繁,加之此處為平原地區,在戰場上無天險可守,北宋名將楊延昭在此地鎮守達16年之久,寸土未失,而楊延昭屢戰屢勝,與當時所修地下戰道不無關係。

楊延昭(公元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是楊業的長子。為何他被稱作「楊六郎」 呢?據說古人稱天狼星為六郎星,並認定其是將星,而楊延昭「智勇善戰」,威震遼國,因此被遼國人看成是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宋史》記載, 楊延昭小時候沉默寡言,兒時,常作行軍列陣的遊戲,他的父親楊業說:「此兒像我 。」每次出征,必定讓他跟從。北漢時期楊延昭便任楊武都巡檢一職,跟隨父親楊業四處征戰,遍及雁門關全線幾乎都有楊六郎城及六郎寨,因其勇敢善戰,早年名聲便已遍及全軍。

楊延昭。(古瑞珍/大紀元)

自古以來,楊家將大戰遼兵的故事就在永清縣廣為流傳。永清縣城西老君堂村西北方向有個叫「磨齒地」的地方。這裡灌木叢林茂密,其中有不少斜坡和沙崗。村裡老人講,「磨齒地」原有一片長年生長的野草,它的顏色是鮮紅的。相傳,那是穆桂英分娩時染紅的。民間傳說,穆桂英巧借這裡的複雜地形,擺了一個「迷魂陣」,遼國元帥韓昌帶著全軍將士闖入「迷魂陣」後,突見狂風大作,塵沙飛揚難辨東西;而此時宋軍號角齊鳴殺聲震天,遼兵失魂落魄,死傷慘重。縣城北10公處,有一片林木叢中凸起的沙丘,高十幾米,方圓達幾千畝,永清人把這連綿起伏的沙丘稱之為「金沙灘」。傳說,當年遼國皇帝御駕親征,曾在這裡擺下戰場。結果由於奸臣出賣,宋軍大敗,楊家將血染沙場。

宋遼交戰 六郎威震三關

永清縣後奕村有一土台,相傳此台「高數丈,廣七畝」,據縣誌記載,為「宋將楊業所築」。此台亦稱「六郎台」,宋軍曾在這裡操練人馬,以備遼軍進犯。據調查,永清縣建於宋代的55個村莊中,村名與宋遼戰事有關的村就達36個(含沿用宋朝營名, 明代建村3個)。如幾個鄉中以營命名的村子有數十個,相傳正是宋軍七十二座連營 。此外還有「楊官營」,據傳楊延昭曾在此地運籌帷幄;「千人目」,據傳有宋軍陣亡將士合葬於此。「目」與「墓」諧音;「寇家垡」,傳說宋景德年間宋遼交兵時, 寇準隨宋軍曾在此住過;「老君堂」,村南200米處原有一廟,名老君觀,傳說佘大君率兵在此駐紮過,故取名「老君堂」;「東解口」、「西解口」。宋遼交戰時,雙方傷亡慘重,故立村後取名「血口」,後改為「解口」;「韓台」,相傳遼軍大元帥韓昌在此建台點將,故得名。

據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編的《霸州志》記載:「引馬洞,為楊延昭所治,始自城中,通雄縣,每遇虜至,必以出師。」這一記載非常明確地指出霸州(含永清)的地道為楊延昭(楊六郎)所治,也與楊延昭在宋遼邊境的一段經歷相合。

高陽關、益津關、瓦橋關是河北邊防的重要關口,都曾經為楊延昭的管轄區之內。所以歷史上留有「楊六郎威震三關」的美談。在楊延昭等將領的率領下,霸州(含永清 )等地的邊民同仇敵愾共禦遼敵,婦女兒童都能騎馬射箭。此情此景,在北宋歐陽修在《邊戶》詩的上半首中有生動的描述:

家世為邊戶,年年常備胡,

兒僮習鞍馬,婦女能彎弧。

胡塵朝夕起,虜騎蔑如無,

邂逅輒相射,殺傷兩常俱。

宋遼地下古戰道所處的位置是當年楊延昭的防區之一。根據楊延昭在宋遼交戰之際鎮守河北邊防十五、六年這一歷史事實,以及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編的《霸州志》記載,不少專家斷言,宋遼地下古戰道即使不是楊延昭主持修建,他也一定參與過具體的修建。古戰道工程浩瀚,沉睡千年;楊延昭功勳卓著,名垂千秋;古戰道和英雄楊延昭密不可分。@*#◇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