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貨車路邊停車縮為90分鐘? 商家:卸貨時間不夠

議會聽證 商家:罰單多 停車貴 最低工資高 人手少 縮時卸貨難辦

一些為華人商家送貨的司機認為,縮時至90分鐘,可能來不及卸貨。 (王新一/大紀元)

【大紀元2018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針對大量的運貨卡車在店家前停車卸貨,給原本就已擁堵的交通帶來困擾的問題,市議會多名議員29日提案,要求將特定卡車的準停時間,從目前的三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但一些為超市運貨的司機表示,原本卸貨時間便不夠用,總是為此吃罰單,縮時後恐怕卸貨更困難。

紐約市商業停車(commercial vehicle)目前多數限時為三個小時,而且只允許在每天10點至下午4點期間停靠。圖為華埠金門超市門口的停車牌。(王新一/大紀元)
曼哈頓華埠超市林立,隨處可見工人正從卡車上卸貨。(王新一/大紀元)
市議員米勒辦公室拍到,他們選區內的大型卡車經常長時間占用停車位。(王新一/大紀元)

市議員米勒(I.Daneek Miller)的1011號提案,要求將牽引車拖車(tractor-trailer combination)、半掛式卡車(semi-trailer truck,又稱貨櫃車)、卡車拖車(truck trailer)、拖拉機(tractor)在路邊停車卸貨的時間,從原先允許的3小時縮短到90分鐘,以防止這些巨型車輛過久佔用街道,加劇交通堵塞。顧雅明、陳倩雯等多名議員也共同簽署了提案。

米勒表示,他的選區內,曾發現聯邦快遞(Fedex)等公司的大型卡車,長時間停在路邊,有的甚至從週五晚上停到週一早晨,佔用車位。

交通局官員表示,支持提案與否,他們還要再討論,但他們「正在探索提高罰款、增強檢查力度的可能。」

紐約市商業停車(commercial vehicle)目前多數限時為三個小時,而且只允許在每天10點至下午4點期間停靠,需要司機用咪錶支付停車費(metered parking)。星期日則不可停靠路邊。

罰單多 停車貴 縮時恐不夠卸、送貨

在曼哈頓華埠勿街上,為餐館運送餐飲器具的黃女士表示,他們每週運貨兩~三次,需要司機把車停下後,用小推車挨個給商家送過去,有時還要等著商家拿錢、數錢,速度快時半個小時能做完,而慢的時候則需要兩個小時。如果市府將時限縮短,他們擔心無法完成運貨。

「我們現在收罰單已經收的不少了,多數是因為動作比預想的慢、或貨物多,第一次付咪錶沒有付夠,有時只差一點點」,黃女士說,「一次被開65、115塊,一天的工都白做了,希望市府能在開罰單上寬容一些。」

有商家表示,也有一些司機會把罰單的費用轉嫁給商家,一大早起來看到自家超市門上貼有罰單,令他們備感無奈。

海產公司銷售人員司徒群說,一些大的海鮮店家或家具店,都會用到較大型的貨車運貨,1個半小時的時間確實不太夠,「現在最低工資這麼高,很多商家不願意雇太多人手卸、運貨,卸貨時間壓縮一半,那他卸不完貨,還是要轉一圈回來接著卸,這對於街道堵塞來說,其實治標不治本。」他說,普通的商家并不會天天進貨、卸貨,大多一個月一次,真正造成交通堵塞的是滿大街的Uber電召車。

不過,也有動作快的司機表示不會受影響,而更關注咪錶費用的上漲。為香港超市等多家華埠超市送水果的司機蘇先生和Israel介紹,因為要付咪錶費用,倉庫為了節省開支,都會在車上裝上GPS,「我們如果停太長時間,倉庫看到就會打電話過來,說怎麼還不走?所以我們盡量動作快。」但蘇先生表示,「每天停車都要20多塊,我們還是覺得很貴。」◇

責任編輯: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