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成長手記:把心放下 自有安排

(fotolia)

兒子三歲不到,因外婆出車禍,媽媽經常去醫院。當媽媽要出門時,他說:「趕快去看阿嬤,記得回來喔!」這麼小的孩子,就兼顧了對外婆和媽媽的思念之情。之前,我外出時,偶爾會將孩子送到外婆家,外婆很疼他。

外婆住院期間,阿姨帶兩歲的表弟回來。因孩子小,她去醫院的時間短。有一天,我意外的比較早回家。兒子得意的跟他的小表弟說:「看吧,我媽今天比妳媽早回來。」宣洩了他那隱忍已久的羨慕。

兒子三歲多參加兒童夏令營,身為志工,我忙著課程的安排,孩子由別的志工帶著參加兩百多人的活動,我幾乎忘了他的存在。志工阿姨說他好乖,都沒找媽媽。這聽起來很自然,因為媽媽向來沒時間粘他,他也練就了不粘媽媽的本事,彼此都是人在哪兒,心就在那兒,甚少牽掛。

他上森林小學時住校,只打了一次電話回家。上學不久,他的玩具被搶,那是身為獨子從未有過的經驗,於是向媽媽訴說他的委屈不解,但就那麼一次。而我這個媽媽不但從未打電話給他,甚至要一直提醒自己別忘了每週五要去接他回家。

他還很小,姑姑邀他去她那兒住,他答應了,稍大一點,我的朋友邀他也是。我們彼此都保留很大的空間,接納更多的更不一樣的經驗。甚至很多家長擔心得睡不著的事,非得跟去,例如,攀登大霸尖山這類的戶外教學,我依舊以「人的命是天定的」這樣的信念看待,該怎樣就怎樣。難道留在家裡或待在爸媽身邊就比較安全。

兒子高中時,和朋友結伴到日本旅遊、到蘇格蘭短暫遊學,都是他們自己安排,那是很值得的學習歷程。兒子當兵時,因腳部舊傷復發,回台北榮總驗傷。一路上他有序的安排,對我的照顧,倒像是他陪我去的,令我感到很欣喜。

他高中畢業後的工作、留學,回國後的工作都是自己安排的。除夕,兒子一家三口回來吃年夜飯,給了我們一個紅包,說他們生活得不錯了,要爸媽放心,令我們感到驚喜和欣慰。我們當父母的沒怎麼操心,孩子就長大了,成熟了,我們所付出的只是把心放下,聽任老天的安排。真是便宜事啊!@*

點閱【成長手記】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