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華埠「龍吟」地標設計 華人看不懂

市交通局將改造三角地的信息亭,打造成唐人街迎客的門面。但該設計(白色建物)被華人批評「與華人一點關係沒有」、「太抽像」。 (市交通局提供)

【大紀元2019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紐約華埠牌樓或門戶地標的發展計劃,經過多年來的探討,現在有了進展。市交通局昨(9日)晚在第三社區委員會交通小組會上公布「唐人街之道」(Gateway to Chinatown )設計草圖,卻被與會華人吐槽「與華人一點關係沒有」、「太抽像」!

市交通局將改造三角地的信息亭,打造成唐人街迎客的門面。但該設計(白色建物)被華人批評「太抽像」。(市交通局提供)

該項目由市交通局、華埠共同發展機構和和藝術研究機構范艾倫學院(Van Alen Institute)共同發起,擬將華埠堅尼路(Canal )和巴士打街(Baxter)交口處三角地的信息亭改造為文化地標,作為唐人街迎客的門面,起到鮮明的宣傳效果,帶動華埠經濟蓬勃發展,提升觀光吸引力。

市交通局將改造三角地的信息亭,打造成唐人街迎客的門面。但該設計被許仕俊批評「與華人一點關係沒有」。(蔡溶/大紀元)

2018年11月該項目已選出設計團隊,Urban Arts Partnership(UAP)領導的設計團隊獲得了合同,UAP在布里斯本、上海和紐約有工作室,與著名澳大利亞藝術家Lindy Lee合作,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將提供資金給他們設計、實施項目,曼哈頓區長辦公室和市議員陳倩雯辦公室也提供額外資金和支持,總項目耗資100萬美元。

市交通局將改造三角地的信息亭,打造成唐人街迎客的門面。但該設計(白色建物)被華人批評「與華人一點關係沒有」、「太抽像」。(市交通局提供)

但是,這個由澳大利亞藝術家Lindy Lee設計團隊推出的「龍吟」(The Dragon’s Roar )草圖,並不能讓在場華人買賬。正被市府強推的華埠50層監獄建案困擾的社區人士,對市府「燒錢」而不真正幫到社區很不滿。

許仕俊(Vic Huey)率先抗議說,該設計從頭到尾看不到和當地華人「有任何關係」,伍麗卿、Ellen Luo、陳州治等也直言,設計方案太抽像,完全不符合華人社區的審美觀,欣賞不了,更看不懂「這是什麼」?

伍麗卿說,百多年前華人來到美國,在唐人街開拓建設,唐人街的地標建築應該能讓人們感受到當地華人的歷史與文化,才能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地標。雖然現在這個信息亭,龍身被鐵架團團包圍,猶如「困龍」,被人詬病是華埠「無法騰飛」的風水一大敗筆,但設計風格上反映了以龍為主題的中國文化,保留原樣也比這個造型怪異、造價高昂的提案好。

Ellen Luo提出,這個文化地標是服務當地居民,還是服務遊客?現在的三角地沒有一點樹蔭,如果設計成飛簷翹角、雕樑畫棟,放上長椅,也可以讓華埠老人們有一個歇息之處,她更願意要一個實用的地標。

交通局城郊設計主任Neio Gagliardi表示,從現在到9月份是設計發展階段,交通局將通過系列社區會議征集回饋,同時將設計圖上傳網站:gatewaysto.chinatown.nyc/,9月份將在第三社區委員會提出新案。

下一步交通局將于7月16日(下週二)晚在第一社區委員會公園小組進行簡報,歡迎民眾參加,了解設計團隊、討論堅尼路三角區的前景、從社區身分方面提供反饋,以及保持參與度和了解進展。◇

責任編輯: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