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入世只要競爭策略得當 大陸可以成為汽車強國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8日訊】加入WTO后,大陸汽車工業如何發展?筆者認為,只要競爭策略得當,大陸照樣可以發展成為汽車強國。

做跨國公司的競爭對手

跨國公司在大陸建厂主要看中大陸這個大市場。市場競爭即品牌競爭。几年前,西班牙在北京舉辦西班牙工業展。那時,西班牙汽車產量居世界第五位,汽車工業當然是西班牙的支柱產業。但在這次展會上沒有一輛汽車,因為西班牙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

如果大陸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后果就會十分嚴重。

當前,大陸正處于交通工具更新換代的時刻。在不到1万元一輛的三輪農用汽車、摩托車和助力車与5万元一輛的轎車(同期最便宜的轎車)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距。能填補這個跨距的是售价2万元或3万元一輛的汽車,并且是可以用來賺錢的生產用車,而不是單純的生活用車(轎車)。跨國公司拿得出這樣的車嗎?

轎車公司天天在盼望人均收入能快點提高。由于大陸人口基數大,只要大陸人口中高收入的比例稍多一點,就夠轎車公司賺的了。所以,他們愿意等待。但對大陸人來說,等待就是將大陸交通工具更新換代工程向后推遲,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改進也將推遲。

只有民族汽車工業才能為這些買不起轎車卻又盼望有汽車的人去實現交通工具更新換代。受到農民歡迎的農用三輪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敢不敢做跨國公司的競爭對手,關鍵在能不能正确認識跨國公司和能不能正确認識自己。

跨國公司技術先進、資金雄厚、汽車產量大,也有致命的弱點。一是工資高導致開發費用高、生產成本高。二是老市場車輛更新,現生產的車都可銷;但在亞洲、東歐等新興市場,人們的購買力遠低于發達國家,消費者只能購買低价車,而生產低价車正是老牌跨國公司的弱點。大陸汽車工業現在雖不很先進,但有跨國公司夢寐以求的兩大优勢:一是低工資帶來低成本;二是具有廣闊的國內市場。

進一步比較,日本、韓國汽車工業在海外進行國際競爭,今天大陸汽車工業在本土進行國際競爭,大陸汽車工業的競爭條件要比日本、韓國优越得多。

我們的汽車買主是我們熟悉的大陸人,不是外國人。我們造的汽車的使用條件是我們熟悉的大陸條件,而不是外國條件。在大陸使用汽車所要遵循的法規是由大陸人自己制定的而不是外國人制定的。

好的競爭策略來自深厚的大陸文化基礎和人們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和分析。

發揮大陸汽車工業的比較优勢

弱者也有長處,強者也有短處。以弱者之長去克強者之短,弱者也能取得胜利。就汽車工業而論,中方企業是弱者,跨國公司是強者。2000年,大陸銷售1300万輛售价1万元以內的二輪車、三輪車。現在,南京金蛙集團已能生產售价2万元的四輪汽車來接班。這是中方企業的長處。跨國公司經濟和技術比中方企業強,但其工資太高,造不出售价2万元的四輪汽車。這是跨國公司的短處。

轎車是跨國公司的強項,恰恰是中方企業的弱項。2000年,大陸銷售轎車60万輛,市場僅限于大中城市。這是小市場,暫時讓給跨國公司又何妨?等我們占領了廣大農村地區的汽車市場,再像大眾公司那樣用從廉价車上賺來的錢去買一家轎車公司,再回來參加轎車市場競爭不遲。

在大中城市里,微型汽車是轎車的競爭對手。几年前,國產微型汽車依靠造价低、油耗低帶來的低收費,搶占北京出租車市場,將外國品牌的轎車赶到大賓館門口去排隊。后來,各級政府采取多种形式限制微型汽車,迫使微型汽車退出出租車市場,這才減緩了微型汽車的發展速度。

大陸是個石油進口大國和CO2排放大國,制定汽車節油法規和CO2控制法規勢在必行。實行這兩個法規,都會突出微型汽車在節能和排放上的競爭优勢。

載重車、客車、專用車、改裝車這類生產批量小、設計工作量大、手工勞動量大的車种,既是中方的強項,又是中方的弱項。中方的強項是低工資,外方的強項是高技術。低工資是外方無法競爭的,高技術則是中方可以引進的。入世后,中方可以用世界通用的全球采購、全球銷售方式,采購名牌總成,裝出大陸品牌汽車。

制定适合大陸國情的汽車法規

大陸汽車市場有四大國情:大陸農村和中小城鎮有大量剩余勞動力,要發展多种經濟成分,首先得有廉价車作為交通工具;大陸是石油進口大國;大陸是CO2排放大國;大陸是城市化程度很低的國家,在農村和中小城鎮使用的汽車很少進大中城市。

入世以后,大陸應當用法規保障公平競爭,通過競爭發展汽車工業。為此,大陸應當特別注意從國情出發,制定下列法規:

廉价四輪車法。汽油机的排量在800ml.以下,柴油机的排量在1000ml.以下,享受如同日本輕四輪車法提供的各种优惠。大陸廉价四輪車法要為大陸人民謀求利益。

汽車油耗法。去過日本和一些西歐國家的人都為這些國家城市里滿街的節油車而大為惊奇。這些石油進口國都用各种法規鼓勵使用節油車,限制使用油耗高的車。美國能源部每年按照平均油耗法,測試全部上市轎車的油耗,對超標車罰款。汽車經銷商必須向購車人出示車型油耗表,以便車主選用節油車。根据1996年單位產值能耗的國際比較,大陸每百万美元GDP產值所消耗的吨油當量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7倍、德國的5倍、英國的4倍。大陸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大陸節能技術落后聞名全球。入世了,如果再不抓節能,就會拖全國經濟的后腿。油耗是汽車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不降低汽車油耗,汽車工業就會迷失方向。

汽車排放法規應該城鄉有別。CO、CH、NOx和微粒是排放气體中的微量物質,以每公里零點几克到几克來計算,這些微量物質只有大量汽車集中和堵車時才能達到對人有害的濃度。這种情況在農村和中小城鎮是不會出現的。CO2是廢气中的主要成份。大陸必須控制汽車CO2排放量。大陸大中城市使用的汽車要控制CO、CH、NOx、CO2和微粒,但在農村和中小城鎮使用的汽車只要控制CO2就行了。當前,大陸汽車排放法規是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管了。

美國根据國內不同使用情況,采用了三种排放控制法規。第一种是加州排放法規。加州車輛密度大,排放標准最高。第二种排放標准次之,用于其余各州。第三种排放標准是對付大排量轎車的。大排量轎車在城市街道只能以低速行駛,發動机處于高怠速狀態,廢气污染嚴重。美國制定油老虎車稅法,對凱迪拉克、奧迪A8、寶馬等大排量轎車征收售价十分之一的油老虎車稅,還給他們起了個臭名字。油老虎車就和公害車相去不遠了。

城鄉有別的排放法規實施后,微型汽車即可兵分兩路:電噴車留在大中城市以低油耗、低售价、低CO2排放优勢去爭奪市場;化油器車則簡化裝備、降低售价,進入廣大的農村市場,去接二輪車、三輪車的班。

──原載《人民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樑京:為什麼不能先給國人平等的權利? (12/5/2001)    
  • 大陸汽車價格與國際完全接軌至少需十年時間 (11/9/2001)    
  • 底特律潛伏大批恐怖分子 (10/24/2001)    
  • 洋咨詢預測中國汽車業十大趨勢 (9/5/2001)    
  • 中國汽車 誰開? 誰買? 誰制造? (8/29/2001)    
  • 汽車工業未來由氫氣推動 (8/6/2001)    
  • 大陸汽車產量上半年增15% 桑塔納仍佔鼇頭 (7/25/2001)    
  • 中國汽車業重組將亮底牌 (7/9/2001)    
  •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今昔 (7/5/2001)    
  • 第九屆國際汽車展首日見聞:車”秀”上海灘 (6/18/2001)    
  • 購車族翹盼已久的10万元賽歐今天終于上市 (6/8/2001)    
  • 評論:思科(Cisco)与華爾街的“愛情”還能延續多久? (5/31/2001)    
  • 上海籌建中國最大轎車工業園 (4/11/2001)    
  • 浮腫的國內汽車業隱藏著令人尷尬的現實 (3/6/2001)    
  • 專家認為中國應重點發展1.3升排量轎車 (3/4/2001)    
  • 汽車工業面臨技術革新新挑戰 (3/3/2001)    
  • 中國將實施一系列鼓勵汽車消費政策 (1/21/2001)    
  • 中國大陸將鼓勵汽車消費 (1/21/2001)    
  • 通用汽車欲開進中國農村 (1/16/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