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研中華民國史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13日訊】

【大紀元記者波士頓朱靖報導】10月30日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聚會廳,由哈佛燕京圖書館鄭炯文館長主持,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歷史系陳紅民教授向多位專家教授講授了有關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胡漢民往來函電稿」的史學價值﹑藝術價值以及民國史研究在中國大陸的發展,陳教授從大量信函電稿中做了多年細緻深入的研究,演講內容翔實。講演結束後,許多專家與陳教授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

經陳教授介紹,胡漢民(1879─1936),系國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早年追隨孫中山,歷任廣東都督、民國總統府秘書長等要職,而後與蔣介石合作,共同組建南京國民政府,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國民黨中政會與中常會主席等要職。1931年因與蔣政見不和,被囚禁。獲釋後,移寓香港。胡漢民的女兒胡木蘭女士1960年代中期捐給哈佛燕京圖書館共計42冊,其中有完整意義的檔2716件。

陳教授介紹說,更為難得的是千余封胡漢民本人發出的信和電報留底復寫件,根據這些與400多名當時活躍於政界的人士的來往信件,可以對諸多歷史真相,如「新國民黨」問題﹑對日絕交問題﹑西南與南京爭奪海外問題﹑西南的抗日與聯日問題都有澄清的作用。陳教授從大量信函電稿中做了多年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信函證實1931年到36年,有過「新國民黨」組織,胡漢民與日本有較多商貿聯繫等。

陳教授也介紹了在民國史研究在中國大陸的三階段發展概況,72年成立的近代史研究所面臨的較危險的起步,80年真正開始與海外的學術交流,到90年後,專題研究﹑影視作品,老片熱潮,兩岸學者的交流都推動了民國史研究在大陸的發展。

會後多位專家教授與陳教授對胡漢民信函和相關感興趣的問答進行了深入探討。如對
大陸台灣兩岸都有的民國史研究﹐既有顧忌﹐又有立場﹐大陸台灣學者有何相同和不同﹐陳教授個人認為目前高層資深歷史研究專家在感情和方法論上應沒有太大區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麻州難民庇護所 7月起發驅逐通知
波士頓Lyric Stage力作《黃色面孔》 6月上演喜劇戲中戲
Clark Art法國新古典藝術展 6/15免費開幕講座
波士頓明慧學校暨TCML學年結業 歡慶端午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