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廿三條,香港市民何時會憤怒

曉荷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7日訊】近日香港的演藝界真的是憤怒了,多次集會抗議並向政府請願嚴懲 「東周刊」 事件負責人及對事件追查到底。此次事件暴露出社會在道德上的真正需要,也暴露出23條立法的多餘和險惡目的,面對這一切,香港市民能像演藝界人士一樣,也出位地憤怒起來嗎?

是新聞自由的錯嗎?

「東周刊事件」從市民的角度去看是傳媒的不道德行為;而演藝圈人士看來,是他們受到傳媒「非人待遇」總爆發的一個機會,等等,從各個角度去看都會有不同的演譯。在這個事件當中,《東周刊》首當其衝,香港所有的媒體被演藝圈重量級人物指著大罵沒有道德,一時間,香港傳媒成了眾矢之的,甚至開始有一些用心不明的人開始跳出來指責傳媒。而政府對於此次事件的處理,將不道德行為與新聞自由混同一談,我們要清醒。

香港的新聞自由,為支援民主、揭露黑暗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是專制政權最頭疼的問題,所以才利用23條去限制新聞自由。如果我們不看清楚,「東周刊事件」可能就會演變成為政府用來打擊新聞自由的一個藉口。如果沒有了新聞自由,意味著香港的民主的死亡。

在支援正義的熱浪中,我們需要冷靜地將新聞自由同害群之馬區分開來。

香港政府到底在幹什麼?

黑社會勢力對於演藝界的滋擾由來已久,多年以來,屢傳不斷,香港人對此並不陌生。在多年以前,演藝界人士就曾經遊行要求政府對滲入演藝圈的黑社會力量進行打擊。但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政府並無任何作為,黑社會對演藝界的破壞,卻是有增無減,以致十三年前的惡果再傷人。如果套用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在解釋23條時所用「不講即是偷」的邏輯,政府對黑社會勢力的不打擊即是容許黑勢力的存在。其實,香港傳媒之所以演變到今天的局面,把報道重點放到名人、藝人私隱,是自我審查所帶出來的惡果,政府的法例制定應該是社會道德標準的直接反映,但在香港社會需要經濟回升、需要道德約束的時候,政府卻去立法減薪、實行市民無法監督的「問責制」、為操控香港自由的23條四處宣傳。

政府和社會這就出現了兩套截然不同的標準,標準多了,就等於沒有。再說,沒有道德約束的社會,你說會怎麼樣?

市民能像演藝人士一樣憤怒嗎?

香港演藝界在忍耐了許久之後終於爆發了,他們的憤怒揭開了一些東西。經過「東周刊事件」,明眼人會發現,其實香港需要的是經濟的回升、道德的約束、社會的穩定,而不是空喊「反顛覆、反分裂」,不解決社會真實問題的23條。

市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去搞抗議活動,他們一天不上班可能就沒有飯吃,成龍扔的麥克風可能是市民一個月的薪水。但當市民們發現他們的幸福被剝奪了的時候,一定也會憤怒,那個沸騰的後果便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了。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明報:基本法廿三條促使陳太离開?
英報告關注港就顛覆罪立法
親台團體反對廿三條立法
吳靄儀﹕傳媒學界易誤觸顛覆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