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眼球「補丁」 視界變光明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6日訊】根據統計,臺灣每年約有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例眼球破裂案例,這些個案過去多半只能利用外科縫合技術縫合,但如此一來卻容易造成眼球形變,且視力難免受到影響﹔近年醫界引進「異體組織片」直接修補破裂眼球,讓患者可以多一種治療選擇。

  自由時報12月6日報道,三十多歲的演唱會舞台技術員洪國棟先生,半年多前工作時因為所使用的空氣槍螺紋磨損、螺帽在高壓下鬆脫,擊中他的右眼,並削掉了他部分眼角膜、鞏膜及水晶體,不僅使得他視力喪失,當時連光影也看不到。

  洪先生說,當時只覺得被打中的地方像是打了麻藥般完全失去感覺,眼前一片模糊。到了三總,醫師利用新引進的「異體組織片」修補並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已經恢復到零點一﹔未來進一步進行角膜移植後,視力可望進一步恢復。

  三總一般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異體組織片」是利用捐贈者的鞏膜或心內膜組織,經過滅菌處理、迦瑪射線照射之後製成,臨床上可用於修補破裂的眼球。這類組織的血管少,因此雖然是來自異體的組織,引起排斥的機會並不大。

  他說,眼球破裂常見發生位置在角膜或鞏膜。以往這類眼球破裂的患者,僅能將破裂的角膜或鞏膜直接縫合,但此法可能導致眼球變形,造成眼球內容物隨之位移,影響視力﹔此外,也會有散光等後遺症。而如果接受一般臨床他人的鞏膜移植,則必須考慮可能發生感染等狀況。

  呂大文指出,美國醫界在十多年前便已開始使用「異體組織片」修補破裂的眼球﹔台灣地區三總則從一年多前開始進行「異體組織片」的臨床實驗,六名患者當中,有五例為青光眼導致鞏膜破損,一例因為意外造成眼球破裂,接受「異體組織片」修補後追蹤迄今,患者眼球組織恢復良好,沒有出現變形、散光或視力受損等情況。

  不過,呂大文表示,目前健保僅針對因青光眼手術造成眼球變薄或青光眼手術後裝置導管的患者給付這種異體組織片﹔一般外傷者須自費負擔約一萬五千元左右。

  呂大文說,使用空氣槍、血滴子式鋤草機引發工作意外是目前較常見引起眼球外傷破裂的原因。他強調,發生這類意外時不宜用水沖洗,也不能隨意使用眼藥水或藥膏,以免造成組織沾黏﹔此外,最好也同時禁食,以便隨時可以進行手術。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