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用幹細胞培植眼結膜造福眼疾患者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9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特稿)新加坡眼科醫學界正在以幹細胞培植眼結膜,並以培植成功的眼結膜來修補進行手術後的眼球。移植手術進行後的初步效果,令人非常滿意。

醫學家大約在八、九年前發現,眼球中間黑色部分的邊緣具有角膜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可以取下,在實驗室裡以人工培植成新的眼角膜。病人的瞳孔部分進行了手術後,培植成功的眼角膜就可以移植修補被切割掉的角膜。由於移植的角膜是以病人自身的眼球幹細胞來培植的,因此不會出現排斥的現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羅拔拉夫克(RobertLa-vker)是全球首位發現眼結膜幹細胞的人。三、四年前,他發現了位於眼球上方的結膜幹細胞。不過,由於眼結膜幹細胞容易死亡,因此不容易用來培植結膜,培植法也不同於角膜幹細胞。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在去年年初派了一名研究員前往賓大向拉夫克教授學習結膜幹細胞的知識。這名研究員回星後,新加坡眼科研究所便開始推動利用結膜幹細胞來培植結膜。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在半年前開始這項臨床實驗。研究所的醫生正在以病人眼球表面含有幹細胞的結膜來培植眼結膜。目前已為二十五名以上的眼疾病人進行了幹細胞培植眼結膜,和眼結膜移植修補手術。這些病人在手術後的情況須要進一步觀察,目前還不確定病人的醫療效果。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所長陳長慧醫生透露,移植手術進行後的初步效果「令人非常滿意。」

  他說,除了以幹細胞培植眼結膜外,以幹細胞培植眼角膜的做法也早有前例。新加坡眼科中心在多年前就開始以這項手術醫治眼疾病人。

  陳長慧說,目前世界有好幾個國家的醫院都使用這種培植與移植法來修補眼球角膜。但是,結膜的培植與移植卻只有少數幾家研究院在進行研究。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聲稱,他們已經掌握培植結膜幹細胞的方程式,並申請了專利權,目前已進入臨床實驗的階段。

  研究所進行的二十五宗臨床實驗當中,絕大部分宗都是患有翼狀肉症(pterygium)的病人。翼狀肉症的發病原因不明,這種眼疾在熱帶國家很常見,而在溫帶國家如英國,就幾乎沒有這種病例的記錄。醫學界懷疑它與紫外線的長期刺激有關。在新加坡,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幾乎每十人當中就會有一人患上這種眼疾。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的發病率更是高達二成四,平均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染上這種病。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目前正從基因方面下手,檢查翼狀肉症是不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陳長慧解釋說,翼狀肉症是因為眼球的結膜充血增厚,逐漸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塊三角形帶有血管組織的肉,最終遮蓋了瞳孔,影響視力。因肉狀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狀肉。在割除連帶肉的結膜後,醫生就需要健康的結膜來進行修補。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的醫生會在病人進行手術前的兩個星期,從病人眼球上方割下一片面積大約二毫米乘二毫米,厚度少過一毫米的眼球表皮。這一層表皮含有結膜幹細胞。

  接著,醫生們按照方程式把這一塊幹細胞放進培育箱里培植。大約兩個星期後,這一塊表皮就會生長成一塊大約有八毫米乘八毫米大小的結膜。這塊結膜就可以用來移植修補進行手術時被割除的眼球結膜。

  陳長慧說,由於結膜是以病人自身眼球的幹細胞培植而成的,因此不會發生排斥現象。

  不過他指出,翼狀肉症的發病原因可能涉及其它因素例如基因等,因此不會在移植後就能完全痊癒。

  他指出,隨著新加坡人口老化,新加坡眼科醫學界實在有必要正視這種眼疾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瑞典研發高效便宜可充電鋅電池 彌補鋰電池缺點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狀星團為宇宙化石
馬斯克560億美元薪案獲批 股東解釋原因
Light Phone推出第三版傻瓜機 只打電話不上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