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用干细胞培植眼结膜造福眼疾患者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9月30日讯】(中央社记者吴显申新加坡特稿)新加坡眼科医学界正在以干细胞培植眼结膜,并以培植成功的眼结膜来修补进行手术后的眼球。移植手术进行后的初步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医学家大约在八、九年前发现,眼球中间黑色部分的边缘具有角膜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取下,在实验室里以人工培植成新的眼角膜。病人的瞳孔部分进行了手术后,培植成功的眼角膜就可以移植修补被切割掉的角膜。由于移植的角膜是以病人自身的眼球干细胞来培植的,因此不会出现排斥的现象。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罗拔拉夫克(RobertLa-vker)是全球首位发现眼结膜干细胞的人。三、四年前,他发现了位于眼球上方的结膜干细胞。不过,由于眼结膜干细胞容易死亡,因此不容易用来培植结膜,培植法也不同于角膜干细胞。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在去年年初派了一名研究员前往宾大向拉夫克教授学习结膜干细胞的知识。这名研究员回星后,新加坡眼科研究所便开始推动利用结膜干细胞来培植结膜。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在半年前开始这项临床实验。研究所的医生正在以病人眼球表面含有干细胞的结膜来培植眼结膜。目前已为二十五名以上的眼疾病人进行了干细胞培植眼结膜,和眼结膜移植修补手术。这些病人在手术后的情况须要进一步观察,目前还不确定病人的医疗效果。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所长陈长慧医生透露,移植手术进行后的初步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他说,除了以干细胞培植眼结膜外,以干细胞培植眼角膜的做法也早有前例。新加坡眼科中心在多年前就开始以这项手术医治眼疾病人。

  陈长慧说,目前世界有好几个国家的医院都使用这种培植与移植法来修补眼球角膜。但是,结膜的培植与移植却只有少数几家研究院在进行研究。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声称,他们已经掌握培植结膜干细胞的方程式,并申请了专利权,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的阶段。

  研究所进行的二十五宗临床实验当中,绝大部分宗都是患有翼状肉症(pterygium)的病人。翼状肉症的发病原因不明,这种眼疾在热带国家很常见,而在温带国家如英国,就几乎没有这种病例的记录。医学界怀疑它与紫外线的长期刺激有关。在新加坡,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几乎每十人当中就会有一人患上这种眼疾。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的发病率更是高达二成四,平均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染上这种病。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目前正从基因方面下手,检查翼状肉症是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陈长慧解释说,翼状肉症是因为眼球的结膜充血增厚,逐渐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块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肉,最终遮盖了瞳孔,影响视力。因肉状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肉。在割除连带肉的结膜后,医生就需要健康的结膜来进行修补。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的医生会在病人进行手术前的两个星期,从病人眼球上方割下一片面积大约二毫米乘二毫米,厚度少过一毫米的眼球表皮。这一层表皮含有结膜干细胞。

  接着,医生们按照方程式把这一块干细胞放进培育箱里培植。大约两个星期后,这一块表皮就会生长成一块大约有八毫米乘八毫米大小的结膜。这块结膜就可以用来移植修补进行手术时被割除的眼球结膜。

  陈长慧说,由于结膜是以病人自身眼球的干细胞培植而成的,因此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不过他指出,翼状肉症的发病原因可能涉及其它因素例如基因等,因此不会在移植后就能完全痊愈。

  他指出,随着新加坡人口老化,新加坡眼科医学界实在有必要正视这种眼疾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专家这么说
最新研究发现:结肠癌或与口腔细菌有关
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索伦之眼”超新星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条状结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