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張耀傑:我所瞭解的“希望工程-護花活動”

張耀傑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4日訊】我所瞭解的“希望工程·護花活動”(之一)

今天上午,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揭‘希望工程’舞弊案,《南方周末》遭封”,對3月20日出面亮相“中國青基會投資說明會”的舉報人,原青基會財務部副主任柳楊,原甘肅省青基會秘書長蘇憲華,以及爲柳楊免費擔任法律顧問的鞏姓律師敢於公開發言和抗爭的勇氣表示敬佩。

筆者手頭剛好有五年前保存下來的幾份關於“希望工程·護花活動”的第一手材料,雖不十分重要,卻可以作爲一種旁證,來證明共青團系統的腐敗墮落,和“希望工程”的缺乏“希望”。

1996年春夏之交,筆者曾一度在北京威煌廣告公司兼職打工,應聘時說是該公司打算策劃投拍電視連續劇,到公司上班後,電視劇專案一直沒有上馬,筆者所接手的主要工作,就是爲“希望工程·護花活動”收尾,並爭取捐款人的後續捐款。

“希望工程·護花活動”是由澳門企業家陳繼傑捐款,由北京威煌廣告公司經手承辦的一項“慶祝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的尊師助教活動,主要內容包括對長城沿線20個貧困縣的1000名女教師予以每人200元人民幣的獎勵;對這20個貧困縣的2000名失學或在校女童給予每人400元人民幣的希望工程助學金;並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的智多、瑪多建造兩所希望小學。上海《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爲配合這項活動,還給每位受助得獎教師無償贈送了1996年度的報紙。後面將要公佈的女教師來信中所提到的劉波,可能就是《文匯報》方面的一位主管人士,因時間久遠,記不清楚了。

爲了搶在澳門回歸之前爭取到陳繼傑的一筆後續捐款,筆者經手向“希望工程·護花活動”的每一位元受助物件寄發了一封調查信,然後根據受助女教師、女學生以及智多、瑪多方面的來信、來電,每周編出一份簡報傳真給陳繼傑。這些受助人的名單由中國青基會提供,所有捐款也是由中國青基會透過下屬的各省、市、縣的共青團組織發放落實的。

由於在這家公司看不到自己的發展前景,兩個月後筆者辭職離去,這家公司現在是否存在,筆者已不得而知。辭職前筆者曾經複印過一些女教師和女學生反映情況的來信,並輸入自己的電腦,原打算適當的時候寫出一部反映“希望工程”的小說或劇本。這樣的小說和劇本當然是不可能公開出版的,所以只能算作筆者聊以自慰的一個夢想。由於時間久遠和電腦換代,最值得珍惜的女學生來信已經丟失,留下來的只有幾封女教師來信和對於一部分女教師來信的一份統計結果。不過,這僅有的幾份材料,也足夠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人觸目驚心了。各級共青團組織連女教師的200元善款獎金都敢於剋扣截留,受到“希望工程”資助的普通學生的助學金的沒有保障可想而知。筆者見到的女學生來信中,有十多封都出自某個鄉的小學校長一個人之手,這十多個學生的數千元助學金,極有可能被這位校長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附材料一、女教師來信小結

一、截止1996年7月31日共收到87人來信85封,其中張志蘭、王愛芳兩位女教師合寫一封,薛樹宏、劉早環兩人合寫一封,梁豔枝、劉秀英兩人合寫一封,拓愛華一人分別給陳繼傑和劉波各寫一封。87人中有33 人或報、款都沒有收到;或只收到報沒有收到款;或只收到款沒有收到報;或200元獎金被扣掉一部分。其餘54人沒有反映什麽問題,有的明確表示報和款全都收到,有的只聲明收到了報,也有的只聲明收到了款。

二、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劉東平、溫滿珍、翟淑萍、馮秀萍、劉白平等5位女教師來信反映縣團委扣掉100元獎金,每位女教師實際上只領到100元。其中,劉東平沒有收到《文匯報》。該縣女教師王海榮來信說報、款均收到。

三、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蘇愛英、李振梅;陝西省定邊縣王玉花、張志蘭、王愛芳;山西省右玉縣範淑琴、盧玉英等7位女教師來信反映報、款均未收到。

四、陝西省橫山縣楊蓮甫,山西省河曲縣王彩麗,山西省天鎮縣王興蓮等三位女教師來信反映只收到150元獎金。山西省陽高縣韓金蓮、李海霞、段月梅、孫劍宵,山西省右玉縣梁淑琴等5位女教師來信反映只收到100元獎金。其中楊蓮甫、孫劍宵、梁淑琴聲明已經收到報紙。

五、河北省寬城縣王秀俠、魯秀娥、薛樹宏、劉翠環,陝西省定邊縣鄒竹琴,陝西省橫山縣方鎮琴,甘肅省古浪縣孟玲瑤、唐翠蓮、張延娣、閻玉玲等10位女教師反映只收到報紙,沒有收到200元獎金。

五、河北省崇禮縣童秀珍、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蘇素萍兩位女教師反映只收到200元獎金,沒有收到報紙。鹽池縣路玉霞反映只收到《讀書周報》沒有收到《文匯報》。

我所瞭解的“希望工程·護花活動”(之二)

以下是河北赤城縣白草鎮二道川小學女教師劉鳳蓮反映縣團委剋扣她和她的同事每人100元善款獎金的一封長信。劉老師所在的小學,其實就是一個複式班的教學點,班上的學生分幾個年級,所有課程全部由劉老師一個人講授。爲保持來信原貌,信中的錯字錯句一概保留。是爲材料二。

劉老師的信是寄給北京威煌公司的,劉波並不是這家公司的總裁。特此說明。

尊敬的總裁劉波先生:
您好!工作愉快、順利!
澳門青年企業家陳繼傑爵士、博士啓動發起希望工程“護花活動”時,曾對長城沿線20個貧困縣的1000名女教師予以每人200元人民幣的獎勵,我有幸成爲1000名女教師中的一員。作爲一名山村女教師,我感到榮幸、高興。這使我更加熱愛山村教育事業,更加熱愛我的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我決心紮根山村,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我接到貴公司所寄來的慰問信後(“三·八”婦女節期間)立即復信,交到赤城縣團委。十一月份我接到縣團委通知去團縣委領錢的通知,我按要求時間去了,團縣委有關工作人員對我們同去的兩位老師特別冷淡,遲遲不動,足有三個小時才勉強給辦理。這可應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老話,200元獎勵基金,團委只給100元,那100元說是扣除了責任費。我們想,澳門青年企業家陳爵士、博士寄希望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達、興旺,記挂著山區的爲教育事業做出過貢獻的女教師們,而我們的“希望工程”直接負責者們,不能做出點貢獻嗎?既使收責任費或服務費,能收到獎勵基金的一半嗎?在開展“3331”活動的今天,在實施“魚水工程”的今天,團縣委工作人員的態度和做法真是不可讓人思議!領到的100元人民幣,除去路費、住宿、吃飯只剩下幾十塊錢了。滿懷希望而去,滿載一肚子委屈、失望而歸。他們怕給你們去信,連慰問信、信封及其它證件都要去。我們想給您去信,可連詳細地址都沒有。這件事立即震動了我鄉的學校和社會。這充分說明團縣委對我們山村女教師不夠尊重,從精神上給我們極大的打擊。

1月1日,郵遞員突然給我送來一份《文匯報》。我很高興地想:扣下100元款,又給訂了一份《文匯報》,這還合算。今年7月17日又接到您公司來信,說給我們訂了報紙以表對山村教育事業的一片心意的來信,我才明白報紙不是縣團委訂的,是總裁劉波先生您給訂的。我感到這事非常讓人著氣。我有一個請求,通過您將這事反映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通過有關部門查詢,妥善處理。同時,我還要向縣委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此事。

一份報,200元錢,映射出您們對長城沿線貧困縣教師的一片愛心、一份心情,我們領受了,此活動,鼓勵著我鎮全體教師扎扎實實地幹好工作。

下面,把我和受資助返校學生的情況向您彙報一下。

我叫劉鳳蓮,是河北省赤城縣白草鎮二道川卯道溝自然村的一名民辦教師。我高中畢業後,回村務農。1976年3月1日任我鄉新營小學民辦教師。新營小學是一所多人學校,我擔任五年級班主任,熱心于本職工作,熱愛教育事業,尤其是在抓後進生思想轉變方面我以耐心教育爲主,個別談心,循循善誘,使後進生轉化。我所教的班級,成績優秀,衛生合格,紀律優良。受到家長和校領導的好評。1980年10月我被調到卯道溝小學校任教。說實在的,多人學校,一切工作都由校長負責,我們做班主任的把本班級工作做好就行了。卯道溝小學校離家7裏地,路不好走,別說汽車,就連一輛小膠車都進不去,交通太不方便了。從建校至今30多年來,公辦教師一人任過教,代課教師屢派屢走,呆不下來。學校共有六間破房子,少磚缺瓦,根基全壞了。30名學生大的超過12歲,小的7歲。教室設備簡陋,一張辦公桌,一把辦公椅,桌椅缺腿,連一件體育器材也沒有,面對破房子、壞桌子、泥孩子,我猶豫了,我想退卻。正當我想收拾東西想離開學校的時候,一個男孩傳來一聲低語:“老師,你別走,救救我們這些孩子吧,我們聽你的話”。接著,一個少領無扣的孩子抱著我的雙腿,苦苦哀求,老師看著我們孩子的份上,答應我們的要求吧!您再走,沒有老師教我們。我心軟了,三十雙眼睛含著淚水望著我。教室外,陽光燦爛,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我的心在抽搐。爲了學生,爲了祖國的未來,我寧可多吃苦、受累,我也要呆下來,卯道溝小學就是我的歸宿。第二天去上課的時候,陽光明媚,我輕輕鬆松一節課上下來了,教學效果出奇地好,孩子們有了自己的老師,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天真、活潑、可愛!

夜晚,教室裏很靜,我正批閱堆在辦公室上像小山一樣的作業,我下意識地望了一下窗外,月光下,一張疲疲的臉,頭髮很長,一雙圓溜溜的深陷的大眼睛正呆呆地望著我。

“老師,我可以進去嗎?”一個怯怯的聲音傳來。“當然可以”。我懷著好奇心溫和地說:“有啥事?”他說:“我跟您繼續上學行嗎?”“那怎麽不行。”我說。“我爸爸腿疼,幹不好活,掙不來錢,連學費和書費都沒有,我媽媽不讓我上學了。”說著他的眼睛模糊了,那顫抖柔嫩的聲音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直直地上下打量著他那襤褸的衣服,一句話也說不上來。我激動地說:“你們都是了孩子,我幫你。”第二天,我發動學生每人爲他捐款每人4角,獻上一份愛心,還有家庭條件好點的學生給他買書包、鋼筆、橡皮、小刀、格尺、作業本等學習用品,我給他交了學費。這個學生重返校園。他的學習成績全班第一名,一雙雙溫暖救助的手,一雙雙深情的眼睛,使此生成爲學校中的一員。

今年雨季來臨,連陰天一天挨著一天,學校的教室漏了,校舍危險了,我一方面向村委會反映情況,一方面將學生都領到我家中上課,家中的三間房全用上了。無論如何不能耽誤學生上課、學生的學業啊!

我們的家鄉還很窮,人均收入才500元,我們卯道溝村更不富裕。我領到了100元錢,除了住宿、車票花費,餘下了,都支助(按應爲“資助”)了家庭困難的學生,使他們都領到了您的一份關懷之情。我告訴他們,在澳門,在北京,有一位陳爵士、劉先生,關注著你們的成長,給你們以幫助。等他們長大了,記著,曾受到過“希望工程”、“護花活動”的救助。

我願長期地與您保持聯繫,得到您們的指導和幫助。

此致敬禮!

河北省赤城縣白草鎮地道川村卯溝小學劉鳳蓮,075533,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我所瞭解的“希望工程·護花活動”(之三)

陝西定邊楊井學區女教師韓玲,是楊井學區的付校長,主管全學區17所學校的教務,竟然不知道自己得到的200元善款獎金,是應該由縣團委發放的。筆者在並不十分貧困的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採訪時,在去往石人山風景區的道路沿線,接連看到十幾所頗爲像樣的希望小學,詢問當地官員,得知該縣有一位人物在中國青基會任職,於是,全縣幾乎所有的山區農村,都爭取到了一所希望小學。比之于河南魯山,陝西定邊才是真正的貧困地區,韓玲老師所管轄的偌大一個學區,卻沒有一所希望學校。“希望工程·護花活動”攤到陝西定邊的這筆數目不大的善款,也不明不白地沒有了下落。

筆者2001年在陝西省採訪時瞭解到,全省100個縣中,國家電力總公司屬下的省電力公司的供電範圍只能覆蓋33個縣,除掉一個自供自管縣之外,其餘66個縣都歸屬陝西省政府屬下的農電公司供電,整個榆林地區都是省農電公司的供電範圍。在這個範圍裏,國務院統一佈置的農網改造基本上按兵不動,即使動起來的地區,一戶一表的收費標準也由國家規定的200元和陝西省電力公司規定的150元擡高到400元以上,農村電價也大多在一元錢以上。也就是說,最需要減輕農民用電負擔的66個縣,只是由於地方黨政官僚不肯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僅得不到減輕,反而有所加重。可以肯定,韓玲老師所說的幾個沒有通電的村子,現在依然沒有通電,韓玲老師所在學校的師生們,也依然在使用省農電公司的高價電。

說到教師工資歷拖欠問題,1996年並不是高潮,真正高潮也許在今後幾年,因爲幾乎所有的內地鄉鎮,都已經債臺高築。從92年就開始拖欠教師工資的陝西定邊,如今又該是什麽光景呢?以下爲材料三,是爲記。

陳先生:
您好!7月17日收到了6月10日之列印信件,既受感動又覺欣慰。雖然200元錢至今我分文沒有收到,但對於陳先生和威煌公司所策劃的“護花活動”我真是感激不盡,在此,請再次接受我——一個普普通通山村女教師的一份真誠地謝意!

我是陝西省定邊縣楊井鄉人。這裏距省城很遠,又是較爲偏僻的山區,既無廠礦,又無企業,農民生活十分清苦(到現在爲止,還有好幾個自然村沒有拉上電),加上這裏是靠天吃飯(沒有水田),要是遇上天旱、雨澇、冰雹農民更是苦不堪言,介於上述情況,輟學在家的學生爲數不少,但不知什麽原因,我們這裏受到資助的卻不多,即使有,也和我一樣是有名無實。就拿我們這裏的六年級學生李紅平來說吧,由於種種原因,母親坐牢,父親去世,考慮到其家境困難,去年上報他爲希望工程資助生,到現在也沒有任何音訊,就靠著學校的減免費用和鄉政府的資助,該生暫時還沒有輟學,可我不知道他以後會怎樣?真爲他擔心,象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我不可能一一列於此,如果以後有機會,我會多寫一些給你們的。

我所在的學校是我鄉的中心小學,是唯一的一所鄉辦小學,按理說條件應該好些,其實不然。在教學上,教學設備極差,沒有任何教具,儀器,就靠著教師的一張嘴,一雙手,要上好一節課,談何容易。有時候教師可以自製一些教具,有時候卻只能靠語言去解釋,用手勢去比劃,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教師自己往往都覺得言不盡意,學生又怎能理解呢?在生活上,飲食自不必言,教師主、副食月均40—50元,這是什麽檔次,又是什麽水平,我不知道,但我覺得用“清苦”二字來形容也不爲過,這裏的教師、學生都住宿,校內容不下,校外去賃,去討價還價……這就是我們。有時,我們也會有幻想,我們希望有那麽一天,會有一座“希望小學”在我們這裏建成,到那時,我們將不再爲那些瑣事而煩惱,到那時,我們將傾其所有,爲培養下一代而鞠躬盡瘁。

我本人現年34歲,1981年從教至今已整整16個年頭了,現任楊井學區付校長。本學區共有教師75人,學生1876人,學校17所(7所完小,5所初小,5個教學點),我本人的工作是主管全學區教務還要在中心小學代課,忙自然是不必說的了,讓人不能忍受的是:工資不能兌現,有時候連最起碼的生活都成問題。這不,從92年起,工資連年拖欠(92年10—12月,93年12月,94年清,95年11—12月)今年到現在爲止,只發了四個月的工資。民教情況更糟,月工資本來就低,再一拖欠,幹和不幹沒有什麽兩樣,這樣一來,教師如何能安心工作?我不知道我該不該說這些,我只想通過你們爲我們呼籲呼籲,不要再拖欠我們的工資了!

陳先生,做爲一個炎黃子孫,我們也和您一樣關心著下一代的成長,我僅代表我們這裏的教師和學生向您致敬,我們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您的關心和幫助!至於那200元錢,我到鄉郵所問過,答沒有此事,不知問題出在哪里?不得而知。如還需要我做些什麽,我會盡力去做的!
後祝安好!
韓玲,1996年7月17日晚。

我所瞭解的“希望工程·護花活動”(之四)

以下是陝西省定邊縣定邊鎮希望小學女教師孫海霞和女兒白茹裝在一個信封裏的三封來信,孫老師的200元獎金和白茹的400元希望工程助學款都沒有收到,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定邊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的定邊鎮,定邊縣團委貧圖昧心錢的膽子也算是夠大的了。

孫老師的信中有不少的錯別字,鎮裏面的先進模範教師如此,鄉村裏的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可想而知。筆者就是在這樣的鄉村民辦教師教導下啓蒙的,師範畢業後又與這樣的鄉村民辦教師共事過5年時間,至今還對經常寫錯別字的啓蒙老師和昔日同事們懷著敬意。不管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思想境界如何低劣,他們畢竟是在從事著最爲辛苦也最爲廉價的一種工作,更何況連早已經無職無權流爲形式的共青團組織,都有權力欺壓剋扣他們呢?!

爲保持材料的真實性,信中的錯別字一概保留,只在括弧裏予以注明。孫海霞老師的郵編是718600。是爲材料四。

----------------
尊敬的陳叔叔:
您好!我非常感謝您爲我捐贈了讀完小學的全部費用。雖然沒有收到,但您的心意我領了。我現在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又是班上的班長,這學期期末我又被評爲“三好學生”。我曾多次獲“優秀班幹部”和“三好學生”;還在榆林地區的“課外閱讀大賽”中獲了一等獲;又在全縣獲得了“紅花少年”稱號。
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在這次“護花活動”中有我的名字,這份殊榮時刻激勵著我的工作和學習。而全國還有許多孩子至今沒有踏進校園,他們也是多麽想讀書啊!我真希望多出現幾位陳叔叔這樣的好人。
陳叔叔,我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期望,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您的恩情。歡迎您來我們這裏作客。
寫得不好,請來信指點批評。
敬禮!
白茹,1996年7月22日

---------------------

敬愛的陳繼傑爵士、博士:
您好!您的幾次來信我都收到,每次閱後十分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您的熱愛祖國,熱心教育事業,關心教師的崇高精神,以及對我本人的鼓勵,特向您致以深深的謝意。

我們這裏地處長城腳下,毛烏素沙漠南部,陝西、寧夏、內蒙三省區交界處,是一個十分貧窮落後又十分偏僻的地方。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土地貧脊,又無礦產資源,自然環境嚴劣,經濟條件極差。因此教育事業也自然非常落後,尤其在鄉村,向來有“孩子不吃十年閑飯”的說法,孩子到了十來歲,就應該自食其力,自己養活自己。我1975年高中畢業回鄉,當時全大隊二十裏方園只有一所民辦小學,教師呢?小學畢業教小學,有的連小學也沒有畢業,我自然成了一名民辦教師,至今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民辦教師。開始是工分制,後來改爲十幾元錢,又增加到幾十元,現在是一百二十多元,這麽多年,這點微薄的待遇(時終)開始(按“時終”應該爲“始終”,這位鎮裏面的先進模範小學教師顯然是忘了這兩個字該怎麽寫,又把這兩個字劃掉,換上了“開始”兩個字)沒有動搖過我教書育人的信念。因爲我當時放氣(按應爲“放棄”)了大學、中專和招工等各種升造(按應爲“深造”)考試,爲了培養下一代。我想,我出去是一個人,力量是有限的,而我們這裏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如果小學基礎打不好就永遠別想進高等學校的門。毛主席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個愚蠢的軍隊”。我想沒有文化的農民也是一個愚蠢的農民。他們將來怎能搞好科學種田,怎能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呢?但是我當時的思想非常矛盾,是“走”是“教”鬥爭十分激烈,最後“教”戰勝了“走”,終於定了今日之路。就這樣,我教的學生一直名列前矛(按應爲“茅”),我本人也一直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和誇獎,多次被評爲先進模範教師。並且在本地區獲得“教學能手”榮譽獎。我教過的學生,有從大學、中專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也有陣(按應爲“正”)在上學的,有的也當了教師,有的當了工人,還有許多是農村科學種田的能手,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但在當今社會,我的思想開始動搖了,因爲丈夫是一名軍人,沒有錢,家中還有一位重病的老婆婆,女兒(白茹)上學面臨要失學,這時您給我們母女送來了精神食糧,使我們重新回到自己工作或學習原位。您太好了,隨然(按應爲“雖然”)我們都沒收到您的來款,但您這份心意我們領了,您遠在澳門,卻仍然沒有忘記我們這些在鄉村默默無聞的教師,這點微不足道的奉獻,又能算得了什麽?
今日揮筆,亂寫幾句,請您閱後來信批評指點。
再次感謝您對我的關懷和鼓勵。歡迎您來我們這裏作客。
敬禮!
孫海霞,1996年7月22晚12點
----------------
敬愛的劉波先生:
您好!
您給我贈的《文匯報》已收到。現特向您致以深深的謝意。
您爲我征訂的《文匯報》,我很喜歡,它讓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面。由其(按應爲“尤其”)第二版的“筆會”,其中聚集了全國許多在文學界著名的文章,很值得我學習。還有刊登的上海建築裝飾系列,讓我看到了上海建築業設計師的高超才華,也看到了上海建築業輝煌的明天,……
再次感謝您對我的關懷。最後歡迎您來我們這裏作客。閱信請指點批評。
盼長(按應爲“常”)來信。
孫海霞,1996年7月22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張偉國: 到底是援助還是壓迫”弱勢群體”? (3/24/2002)    
  • 《南方周末》揭希望工程醜聞遭查封的原版文章 (3/23/2002)    
  • 《南方周末》揭露希望工程弊案遭封存 (3/22/2002)    
  • 希望工程案舉報者遭恐嚇 (3/22/2002)    
  • 民政部認無法律監管慈善捐款 (3/20/2002)    
  • 青基會發行紀念幣帳目混亂 (3/20/2002)    
  • 希望工程一筆糊涂帳 (3/20/2002)    
  • 港區代表擬人大質詢「希望工程」 (3/1/2002)    
  • 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看”希望工程”如何”救助”失學儿童 (12/2/2001)    
  • 跳級生三餐吃咸菜 學習成績拔頭籌讓同齡人羨慕 (4/28/2001)    
  • 我國首批“希望工程”學生留學加拿大 (4/28/2001)    
  • 希望工程:苦澀的輝煌 (4/19/2001)
  • 相關新聞
    希望工程:苦澀的輝煌
    我國首批“希望工程”學生留學加拿大
    跳級生三餐吃咸菜 學習成績拔頭籌讓同齡人羨慕
    港區代表擬人大質詢「希望工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