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時報》美國版350-B期-今日話題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7日訊】以軍撤圍 阿拉法特獲自由
—–布什呼籲阿拉法特展現領導能力

在被以色列軍困在拉姆安拉總部一個多月之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終於在5月2日離開受困的總部,首度公開露面。在此之前不久,以色列方面完成從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的總部週圍撤軍的行動。

在受到嚴密保安的情況下,阿拉法特乘車到拉姆安拉中心地區視察。以色列這次從阿拉法特總部外撤軍意味著他再次有行動自由。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以軍的坦克一直將他圍困在拉姆安拉的總部。他被困在拉姆安拉則已經有五個月的時間。阿拉法特在以色列撤軍後發表講話時情緒非常激動。他強烈譴責了以軍在伯利恆耶穌聖誕教堂外與被困在教堂內的人的對峙局面。

以色列是在六名遭以色列通緝的巴勒斯坦人從朗阿拉總部被移送到耶律哥的一所監獄,由美國和英國人員監管後,於一日晚間解除對阿拉法特的圍困。

以色列總理沙龍已經表示,如果阿拉法特到外地去,他不擔保阿拉法特可以重回這個地區。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證實,他有意解散聯合國真相調查小組。 這個小組原本計劃前往西岸城鎮傑寧,調查以色列軍隊對傑寧難民營的軍事攻擊。安南說,由於傑寧的形勢不斷變化,要準確知道那裡發生的事越來越困難。

*四強將開中東和會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5月2日宣佈,美國與聯合國、歐洲聯盟及俄羅斯同意將合力推動一場擘畫巴勒斯坦建國事宜的「四方」國際中東和平會議。在此同時,布什總統二日針對此一擘畫中的巴勒斯坦國,以強硬措詞指出,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必須是一個民主國家,而非植基於恐怖與貪瀆;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應向世人展現帶領巴人邁向和平的能力。

鮑威爾是在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俄羅斯外長伊凡諾夫、歐盟外交政策專員索拉納及西班牙外長比給會晤後,做上述宣佈。鮑威爾說,與會各國官員同意在今年初夏召開一場國際會議,以促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進行「嚴肅而加快」的談判,以期達成協議。鮑威爾說:「採取迅速行動好好把握眼前這扇新機會之窗,此其時也,我們正打算這麼做」。

這場國際性中東和平會議的召開地點可能是在歐洲,與會者為外長級官員,議程探討安全、經濟改革、人道議題及促進巴勒斯坦建國的政治途徑。鮑威爾說,這場會議將能獲得中東地區各界的歡迎;但他也強調,國際性中東和平會議的確切召開時間、地點及與會者等細節,皆尚未定案。

*美國國會支持以色列

在此同時,布什二日在一場與歐盟執委會主席普洛迪及歐盟輪值主席西班牙總理艾茲納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中指出,唯有經協商結束以色列軍隊佔領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才能建國;巴勒斯坦國必須植基於對自由與繁榮至為重要的原則:民主、開放市場、法制、透明與可信賴的行政部門,以及尊重個人自由與公民社會。布什還呼籲阿拉法特展現領導能力,向世人展現他有能力領導巴勒斯坦人。布什並未明確指出以色列必須讓出多少土地供巴勒斯坦人建國。布什七日與以色列總理夏隆的會談中預料將會討論此一重要議題。

此外,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二日皆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正式表達國會對以色列的支持。這項在參院中以九十四對二票通過、在眾議院中以三百五十二對二十一票通過的決議案指出,美國「與反恐怖主義戰爭的前線國家以色列團結一致」,以色列近日的軍事行動是「瓦解恐怖份子下層結構」的努力。
——————————-
華爾街日報:中共難再哄騙美國

華爾街日報5月1日刊出一篇評論,質疑胡錦濤是否能夠領導中國大陸進行必要的民主改革,也對胡錦濤藉季辛吉打「台灣牌」表示不敢苟同。這篇由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研究部主任沃德倫 (Arthur Waldron) 執筆的文章說,季辛吉是一九七零年代的人物,「那是已經不存在的世界」,布什政府也早就超越了那時代的學說。

胡錦濤最近和季辛吉會面時,藉機強調美國必須遵守建交承諾,縮小和台灣的關係等等。文章說,布什政府為了反制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保證「竭盡所能」幫台灣防衛,也在低調中大幅增進了美國與台灣的安全合作關係。

沃德倫指出,即使華府和北京都希望胡錦濤訪美成功,再怎麼漂亮的語言都難以掩飾一個事實:中共不可能再像一九七零年代到九零年代一樣,一再哄騙美國。他說,美「中」關係從經濟、戰略到地緣政治,都充滿緊張和衝突。例如,中共依賴美國市場和資金甚至技術,但卻從日本和歐洲進口更多產品,使得雙方貿易益發不平衡。

文章指出,正當美國積極反恐的時候,中共領導人全球各地出訪反美基地,如古巴、伊朗和利比亞,甚至還想在歐美關係上動手腳。文章說,北京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是,蘇聯消失後,北京和華府的共同敵人也不在了,中共不但沒有跟著蘇共垮台,還想頂替莫斯科,當全球反自由化聯盟的老大,「這實在是很奇怪的選擇,對它自己的國家利益並沒好處」。

沃德倫說,中共在外交上擁抱緬甸、古巴、北韓等聲譽不佳的政權,也向伊朗和伊拉克提供先進武器,對巴基斯坦提供核武技術,自己也不必要地擴充軍備,引起周邊國家的疑竇。他說,凡此種種,都將是今天胡錦濤面對美國總統等領導人時,免不了的話題,而它所期盼的「多極化世界」並沒有出現,有之,也不過多了幾個跟它友好的流氓政權。
——————————-
古文明紛紛出土說明了甚麼?
—事實證明早在千萬年前人類就存在了﹗

簡百志  


圖片說明﹕站在宏偉的建築前,益發覺得個人生命的短暫與渺小。我們對歷史的真實,知道得太少!圖為埃及尼羅河畔的古廟遺跡(法新社)。

法國於1984年將每年九月第三個週六、日訂為「世界古蹟日」。為落實「世界古蹟日」的理念,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宣示台灣今年正式加盟「世界古蹟日」,成為第48個會員國。

就在政府開始以行動重視古蹟的保存時,台灣的一些史前文化遺跡也陸續被發現了,正好和世界的史前文明有了更明確的接軌。本文將以古觀今,省思關於古蹟的觀念。

*歷經浩劫的古蹟

去年三月,阿富汗回教神學士政權,不顧國際呼籲,逕自摧毀境內兩座具有至少1500年歷史之大佛像,完全違反了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宗旨:「保護著名的遺蹟、建築和自然環境免受人為的毀壞和損害。」因而引起全球關切。

其實,類似阿富汗恣意破壞古蹟的作為,古今中外都有。項羽入咸陽燒掉阿房宮、清末八國聯軍燒掉圓明園、中共文革毀壞無數華夏的燦爛史蹟,都表現出政權對於文化的迫害。

文化的產生必有其根源,當人不認同該文化根源時,就會毀滅這些文化的遺跡。以阿富汗的回教政權為例,因為不認同佛教,他們要毀滅佛像當然就不難理解了。又如當年中共不認同中華文化而發動文革,破除所謂的「四舊」。

*尋根溯源的發現者

而在另一方面,近代有不少尋根溯源的發現者、考古者深入人所難知的地域發掘沈睡千萬年的史蹟。以發掘特洛城而揭開希臘文明面紗的許萊門(1822-1890 AD)為例,他憑著自小對荷馬史詩的堅信,不畏學界的質疑,以實際挖掘出的成果,證實了荷馬史詩中的特洛城確實存在,其求真的精神,令人敬佩。

時至當今,西方的考古精神在各國已經和學術及商業緊密結合,透過諸如《國家地理雜誌》與Discovery等傳媒,將考古的發現普及到世界各角落。由於古蹟文物受到重視,世界各地掀起了考古風。在這一陣陣風潮之下,人們對於上古文明源頭的認識,也在不斷地往前推進。

例如,法國考古學家於去年7月4日向媒體披露,發現了公元前2萬8千年的大型洞穴,裡面的壁畫有幾組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的動物圖像。美聯社報導,在埃塞俄比亞一個沙漠地區發現有580萬年歷史的人類骸骨及牙齒化石。此外,由兩位科班出身的科學家Cremo和Thompson合著的《考古學禁區》一書,引述了許多史前文明的確鑿證據,揭示了史前人類文明曾多次存在過的事實,他們揭露了3350萬年前的人類文明遺跡,直接挑戰進化論中人是從猴子演變而來的想法。

*真實面對史前文明

考古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古蹟也不只是作為地標或觀光景點而已。然而目前聯合國認定的幾個世界文化遺產,大都成了車水馬龍的旅遊勝地。人們心中已失去對文化遺跡的敬意,這並不是考古發現者所樂見的。

從不斷出土的史前古蹟對照神話與傳說,可以讓人們逐漸擺脫既存知識的局限,進一步揭開歷史的真實面貌,將人類的文明不斷地往前推進。事實證明上古文明並非如近代疑古派史學家所認為的都是虛構的。在這些年代久遠的證據面前,讓我們嚴肅地來探討生命的本質與起源,希望有一天能夠如實地看清宇宙與生命的真相。
———————————
美報稱布什政府最親台

華盛頓郵報4月30日借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訪美之際,就中美台三角關係發表評論指出,布什政府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對台灣表現出的親密關係都超過了數十年來歷屆美國政府,而這種親台政策雖將激發中國政府的抗議,但北京未必有精力抗衡。

據華盛頓當局官員和觀察人士說,布什此舉意在一舉兩得:既對台灣的民主成就予以支持,又對中國在台灣海峽的軍事威脅進行制約。

*一掃以往顧忌

文章說,自布什去年明言”將竭盡全力幫助台灣進行防衛”之後,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模糊政策”現在已漸趨毫不掩飾的親台姿態,國務院一名官員一言以概之:”台灣已經不再被看作是個難題了,我們現在把它視為(民主)成功的典範。” 該報引述美國政府及國會官員的話說,布什當局把以往禁忌的話題都拿到桌面上進行討論了,例如:安排台灣總統陳水扁訪問華盛頓﹑在美國與台灣軍方之間建立安全秘密的軍事聯絡﹑親台行動。

華盛頓郵報說,實際上,布什政府的親台政策不只局限於言辭和姿態,布什上台後無論在政治還是在軍事上都顯然加強了與台灣的關係:去年四月份近4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是十年來數額最為可觀的五角大樓贊助﹑亞太中心開辦的安全問題課程從去年開始已批准台灣軍官參加﹑美國軍官訪問台灣的限制現已被放寬﹑下個月五角大樓將派遣一批海軍官員前往台灣,向台灣軍方提供武器製造和設計方面的建議﹑五角大樓已在太平洋地區增加駐軍,並就台灣海峽問題制定了具體的應急方案。

華盛頓郵報稱美國國防部在向台灣提供軍售等硬件幫助的同時,也在幫助台灣進行軍隊改革,專注於培訓等所謂”軟件”議題。美國副國防部長還承諾將幫助台灣軍隊進一步現代化,並說,”我們非常熱切地想要助其一臂之力。這些軟件性的交流與軍售一樣,非常重要。”

*中國難以分身

華盛頓郵報引述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有可能引發與中國方面的衝突,他們警告說,胡錦濤接班後會在壓力下為證明其民族情感而挑戰美國。然而布什當局的一些官員認為,中國對美國的軍事力量並非毫無顧忌,而對美國作為中國商品的出口市場、以及美國在中國的投資及高科技則更為重
視。一名高層官員被引述說:”我無法想像,胡錦濤及其同僚面對國內大規模的失業現象以及領導層內的分裂局面,會決定在台灣海峽製造危機,無視美國虎視眈眈的觀望。”
——————————-
貝克﹕我為什么被南華早報解僱
——-香港報業轉向北京 一國兩制前景暗淡

香港南華早報前任北京分社主任貝克指出,香港即將通過新的反顛覆法,允許對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的行動廣泛解釋,也可能包括報導支持西藏或台灣獨立的新聞,或是批評北京處理法輪功的手法。「一國兩制」的前景已更加暗淡。

貝克在5月4日華盛頓郵報撰文說,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後,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困難挑戰之一就是控制當地無拘無束的媒體。一百多年來,香港一直是華人世界反對意見的庇護所,也是交換謠言和外洩消息的主要市場。

他說,中文報業是第一個目標,甚至在一九九七年以前壓制其喧鬧成員的過程即已展開。批評的聲音成為目標,而抑制的手法往往具有創意。有些人受到奉承而被收服,其他人則受到賄賂或威脅。有些記者得到獨家消息而形成合作與依賴的關係。其他人得到好處,中共官員甚至曾為一名記者的情婦償還債務。

對付南華早報,問題就更為困難。它是英文報,在世界其他地區擁有廣大的讀者,因而成為香港自由的一個指標。根據「一國兩制」模式,香港應當維持五十年的自由。

因此,促使南華早報轉向採取支持北京立場的過程是一步一步進行的,以免引起恐慌。首先由在中國大陸有重大投資的郭鶴年取得所有權,接著撤換獨立思考的編輯芬比和特稿編輯安德森,然後又由大陸中國日報訓練的一名編輯取代中國新聞編輯、著名的中國觀察家林和立,隨後又有其他人遭到免職。

下一步是對付該報在大陸的新聞單位。主要的作法是將監督它們的職責由中共外交部移交督導香港事務的港澳辦公室。港澳辦表示,該報不得由西方人報導大陸的新聞,只能由華人為之,因為不論他們持有什麼護照,來自香港或大陸的華人都更容易恫嚇。

南華早報最初被告知,現有的六名特派員都無法取得記者證,然後當局說他們可以獲得臨時記者證。但是該報已開始採取措施讓他們的日子更不好過,其中包括不撥辦公室經費和限制正常的巡迴採訪。總編輯亞伯拉罕甚至攔阻難得的訪問西藏之行,理由是他看不出會有任何新聞價值。

於是記者開始幾乎本能的避免報導反對中共中央政府的活動,有關西藏、法輪功或工人動亂的直接報導逐漸交給通訊社。編輯使報紙的內容愈來愈平淡無味,任何有關中共領袖個人的新聞都遭到封殺。

諸如描述今年稍早時江澤民在與布什總統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現乏善可陳,或是總理朱鎔基在全國人大年會閉幕記者會給人留下的印象全被刪除。

貝克表示,中國編輯敦促他們出席更多官方的簡報,並且儘量報導官員的談話。南華早報埋葬了諸如三月間法輪功短暫接管長春有線電視網等其他各地刊登在頭版的新聞,偏愛的往往是強調官方對這種壞消息的反應,而非調查報導。

他說:「我仍然設法讓我的看法刊登在社論版。」但是在中國編輯開始設法控制整個報紙時,下一步已顯而易見。

當貝克向那名編輯表達他的關切,以及他擔心此一改變會讓讀者明顯看出時,他很快因為「不服從」和拒絕屈服於中國編輯之下而遭到革職。

貝克指出,南華早報的改造反映了整個香港發生的情況。已開始第二任期的行政特區首長董建華顯然決心進一步證明他對北京的效忠。他正在加緊對文官體系的控制,並且採取其他步驟削減香港的自治。(中央社編譯)

——————————————

圖片新聞﹕印度空軍一架飛機5月3日撞進一家銀行,引起大火,至少有八人喪生,廿人受傷,其中十八人傷勢嚴重。目擊者說,失事的米格廿一戰機撞樓前﹐在空中翻了幾個跟頭﹐然後俯衝撞進樓高兩層的銀行,銀行和鄰近的一家合板貨倉及另一幢商業樓宇隨即起火。失事飛機正副駕駛都跳傘逃生。圖為印度軍方進入現場查看。

———————————–
華盛頓郵報社論﹕
台灣勿成美中關係測試工具

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社論指出,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應該與台灣健全的民主體制相一致,美國也不應將台灣拿來做為挑釁或測試中國下一代領導人的工具。美國更應該對胡錦濤施壓,促使胡錦濤採取實際行動改善美中關係,改革接班制度。

社論指出,胡錦濤將成為一位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領導人,但不論是在他的國家或世界上,大多數人對他仍然感覺陌生,而這也是為何大家對他的公開演講相當感興趣的原因,但正因為如此,可以知道中國離成為一個現代或民主的國家的距離有多遙遠。

社論說,迄今為止,五十九歲的胡錦濤或中共的第四代接班人,不論在言語或行動上,均未曾表態,他們會把中國帶往那裡。樂觀的人說,胡錦濤在任職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期間,他鼓勵學者研究與討論其他前共黨國家政治改革與演變的歷程。悲觀的人說,胡錦濤八○年代擔任西藏區委書記時,面對西藏的獨立運動,他宣佈戒嚴令並進行鎮壓。但不論如何,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在海外,沒有任何人知道胡錦濤真正的想法與意向。他一直與孕育他的高壓體制保持一致,他也真誠的支持當前領導人的政策。
胡錦濤在華府的演講也證實了大家的臆測,他短期的工作目標在維持與外國的穩定關係,解決中國入世後過渡時期的經濟困境。而在回答聽眾的問題時,胡錦濤也透露了要以經濟發展處理中國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因此,他呼籲中美雙方應珍惜相互的關係,並建議加強雙方高層的對話與接觸。

與中共老一代領導人一樣,胡錦濤也提出了對布什政府出售新型武器給台灣、提升與台灣的政治接觸等問題的關切。他還警告說,這些做法可能造成危機。但社論認為,布什政府不可能也不應該被這些威脅嚇到。

社論強調,美國行政部門應該促使胡錦濤確實改善美中之間有關人權、貿易障礙、武器擴散、台灣等核心問題,同時也要促使胡錦濤在任時建立一個全新的體制,讓他的接班人可以在完全不同的方式下出任。

————————————-
香港高官﹐民望齊跌

凌鋒

根据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四月下旬所作的民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的民望均比三月份所作的調查全線下跌。特別是董建華在過去半年為連任特首,卯足全力,從作秀到輿論宣傳,乃至為未來許愿,以及北京表示會“北水南調”、建立中港自由貿易區來挽救香港經濟等等,使董建華的民望連續半年攀升,打破香港回歸以來的記錄。但是沒有想到他在毫無敵手的情況下自動連任以后,民望又回跌,連善于作秀的梁錦松也一起回跌,自有其原因。

根据學者的分析,是因為香港的經濟情況繼續惡化,特別是失業率還在繼續升高。這當然是有關系,但是有些跡象也顯示,香港的經濟,可能也近谷底了,因此除了經濟原因之外,應該還有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最主要應該是四月十七日,董建華宣布要在七月一日他的第二個任期開始推行“高官問責制”,高官不再從公務員中選拔,而是由董建華進行政治任命,表面上說是高官要對他們的工作負責,如有失誤,就要炒魷魚。似乎這可以提高高官的責任心,所以開始還頗得市民好感,但是經過爭論,發現事情不那么簡單,因為高官只向董建華一個人負責,而董建華并非民選的特首,市民無法對他進行必要的監督。而且他擔任特首近五年來表現無能,又剛愎自用,只會拍北京馬屁而無視市民的觀感。對這樣的人擴大他的獨裁權力,絕非好事。而高官都要向他負責,只能養成拍馬屁的風气,更非香港市民之福。

因此在港府放出空气要推行“高官問責制”時,民望最高而被董建華逼退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呼吁公務員要敢于進諫,不能唯命是從。在正式公布要推行新制后,有相當民望,曾經在擔任廉政公署專員時期對涉嫌犯罪的“愛國商人”也不手軟的環境食物局局長任關佩英就對外宣稱她即將辭職不干,亦引起人們不少感触。

而在董建華做這些宣布以后,這些司長百般為董建華護航,大力宣傳新制的好處,可見拍馬屁的風气不必等到新制推行,現在已經“立竿見影”,將來必然更加不堪也。在這情況下,這些高官已經在自毀形象,民望自然下跌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