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世界

千古吟誦﹕生命永恒的渴望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5日訊】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不用多作介紹,你一定早已讀過這首著名的唐詩了。自古以來,人們都把這首詩當作了一种生怀凌云壯志,卻又怀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士大夫式的悲壯情怀,其實詩的底蘊全在其外。人們這樣認為多半出于對作者生活背境的考量。如作者直諫上書,獻計獻策,不但不得重用,反被降職受罰,于是乎,在郁郁不得志中,悲天憫人,寫下了這首流芳千古的名句。 

千百年過去了,作者及那個時代已隨風而逝,然而當我們一吟唱起這首詩,無論人生境遇如何,心中不免怦然一動,難以抓住卻又揮之不去,為什么?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寥寥几句,馳騁于天、地、人之間,有一個不甘寂寞的生命,仰天長嘆: 我從何處來?我又將走向何處?冥冥的訴求之中,點出了這道生命都將面對的永恒的主題。語言蒼勁奔放,慷慨悲涼,縱橫于歷史、時空, 生命的絕望与清醒并存,這就是這首詩的回味無窮的魅力所在。

其實古時候的人是非常知天命、識運理的,真正的士大夫,既不會為求¥-c名不得而怨天尤人,亦不會因名利場中的得意而沾沾自喜,他們追求的是一种“朝聞道,夕可死”的人生境界,緣于此因,這首詩方被人們推祟備至,因為詩境界已超越了本身的就事論事,提煉出“我從哪里來,我又將走向何處”這道人生的命題,故而深具內涵,千古不衰。

U◎(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