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洛杉磯新聞

孔子學院退場 臺美推國際教育合作計畫

1月16日,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表示,在美國許多孔子學院已關閉。圖為北佛羅里達大學校區内的孔子學院辦公室。(黃雲天/大紀元)

【大紀元2021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美國在臺協會(AIT)與學術交流基金會,1月16日共同舉辦「華語教學論壇」,為擴大臺美教育合作。AIT處長酈英傑表示,在美國有許多孔子學院已經關閉,現在正是契機讓臺灣邁出步伐、補上缺口,不只是要教中文、學英文,同時更是要全面向學中文的美國學生講述不同於孔子學院的臺灣故事。

當天,國安會副祕書長徐斯儉、外交部長吳釗燮、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教育部次長劉孟奇等政府官員均出席參與。

孔子學院對美國學校的滲透

據研究,大陸孔子學院已經在美國運作多年,中共傾全力,以金錢、老師、教材推動孔子學院。據報導猶他州中文教學基本是孔子學院在掌控。目前,雖然孔子學院離開該州,但整個教學系統仍然照舊,不容易改掉,只是沒有一個正式名稱,基本已經被滲透。

早在2010年,前中國男籃隊員、著名人權活動家陳凱就提醒美國,中共藉由孔子學堂在世界廣大範圍輸出共產主義,是中共政權最陰險的行動。它們打著傳播中華文化的幌子,將共產獨裁的理念滲入,腐敗並且污染美國人政治文化及道德,以惡性文化腐蝕著世人,滲透美國,毒害著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使中共的非法和犯罪政權合法化。

2020年10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說:「我們要求每間學校在年底前關閉它們的孔子學院,不只是在大專院校,也包含高中與幼兒園到12年級(K-12)的各級學校。」

2021年1月16日,蓬佩奧連發數十推文,揭示中共真面目,提到「終止以文化交流為名的中共統戰行動等,打擊中共在美國境內的影響力行動」。

推文中說:「保護美國大學不受中共的惡性行為影響,對學術自由至關重要。我們揭露了孔子學院的真實面目——中共的虛假信息和宣傳部門中心。它們在美國各地被迅速關閉。」

臺美國際教育合作計畫

童振源在致詞時表示,推三策略、六支柱來加強臺美華語教學合作,以實際行動參與及支持臺美國際教育合作計畫。僑委會已經積極展開盤點與布署,將運用僑委會長年經營的全美365所僑校,7,155名華文教師及7.8萬餘名學生,形成綿密的海外華語文據點,共同推展此計畫,與美國朋友分享臺灣華語文教學的經驗與能量。

會議上,童振源說明,僑務會未來具體推動的三大策略:「輔助既有的僑校轉型成為社區華語文學習中心,透過既有僑校師資教授主流社會人士華語;加強連結在美國主流中小學的6百多位臺裔教師,推動更多具有臺灣特色的華語文教學,同時輔助既有的僑校老師修習教育學分,鼓勵他們通過華語教師的資格考試,到主流中小學任教;加強與臺灣的華語教學機構和智能教育產業合作,以新科技與新模式,推動更加多元活潑的華語教學模式,激發美國朋友學習華語的動機與興趣。」

他强調,要拓展這三大面向,有六大支柱來推動:「透過實體與數位方式培育美國的華語師資,包括邀請美國華語教師到臺灣參加教師研習班;教材方面,除了有全球華文網可提供數位教材之外,僑委會有三套教材提供美國朋友學習華語,推廣與分享僑教中心舉辦的文化活動,讓美國朋友透過認識臺灣文化學習華語;語言是載體,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內涵,未來也會邀請更多美國主流社會的朋友來參與讓大家有更多機會認識臺灣;邀請學華語的美國青年到臺灣參加青年營隊、語文班與觀摩團,更直接體驗臺灣的文化與生活,並在民主、自由與多元的環境下學習華語;邀請學習華語的美國朋友,到臺灣參加英語服務營,藉此推動雙向文化交流和語言學習,一方面在臺灣更容易深入學習華語,另一方面也容易以具有中文基礎的美國朋友輔導臺灣中小學學生的英語;透過國際交流與競賽,推動華語教學與學習。」

此外,僑委會也將持續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舉辦全球華語口說競賽、全球華文作文比賽、全球華語歌唱比賽,希望透過臺灣智能產業與華語教學機構的結合,運用僑教體系的網絡與資源,落實臺美教育倡議的目標。

傳授正體字與臺灣文化

目前雖然美中關係持續惡化,但大陸移民美國人數劇增,中國人把孩子送到美國形成一股潮流,或許是想逃離那個不適合人居住的極權國家,讓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根據「中國移民國際報告2020」藍皮書指出,中國大陸2019年移民人數約1,073萬人,移民美國的占首位。因此,在美國許多僑校或主流學校中文課仍大部分採用簡體字。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National Council of Associa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總會長李梅如表示,樂觀其成,會藉此機會好好努力,在美國傳授正體字與臺灣文化。她說,僑校已經算是社區的華語文學習中心,而全美與各地區的聯合會也都一直不斷再精進老師們在美國的教學外語(中文)的能力。而委員長的第三個面向計畫的確也是臺灣的強項,以新科技與智能產業合作,來推廣新的華語教學模式。政府或是民間也可以看看如何開展在海外中文教材的市占率。

僑校面臨的挑戰

李梅如說明僑校面臨的挑戰:「大部分僑校經費短缺,沒有足夠的職位給受過培訓的老師,缺少足夠的教材等等;也因疫情關係,有些計畫也不易實施等等。」

不過,她表示將會繼續提升僑校老師的水平,進行師資培訓,鼓勵年輕人加入教育行列。同時,希望老師要了解「在美國教中文是教外語,不是在教母語」,不是會說中文就會教中文,在教法上的重點是不一樣的,需要跟上變化。

她期許由臺美國際教育的合作,在客觀現實條件下,來發揚臺灣人固有的優良文化、美德、道德,以行為服眾,成為典範。也希望藉由臺灣人的精神發揮特質,提升僑校教育品質。◇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