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紀元專欄】疫期封鎖代價太大 應該反思

作者:約翰·羅布森(John Robson)/翻譯:李平

人氣: 2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6月03日訊】凡事都需權衡利弊,有點理智的人,都會權衡事物的兩方面,確定現實生活中到底哪種政策最合理。 在加拿大,過去誰要說點大實話,提醒一刀切的封鎖也存在利與弊,就會被口誅筆伐。誰要提點意見,就被斥責「閉上臭嘴,戴上口罩」。現在疫苗也打了,口罩還是不能摘,隔離還是不能少。

終於有人公開質疑

最近,終於有人站出來提出質疑了,實際上,這些問題早就該被提出了。《國家郵報》前不久一篇討論疫情封鎖造成直接醫療代價的文章中,多倫多一名心臟內科醫師透露輪候單上的許多病人,因疫情封鎖無法及時手術而死亡。

如果說封鎖是為防止太多人染疫死亡,這些死亡數字就應該計入染疫死亡數字中。但如因政府反應過度,以防疫大過天為由取消其他手術,這些數字就應該算在封鎖頭上。

文章還說,即將公開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因手術延誤而死亡的心臟病人,是疫情爆發前的2倍。這意味著,許多人以為染疫病患會經歷殘酷的分診法,實際上沒發生,反而是心臟病患人群被如此殘酷對待。而實際上,心臟手術是最不該被分診對待的。

文章說,為給染疫病人騰床位,全國醫院成千上萬的手術被積壓延後,其中有眼科、髖關節甚至癌症手術。要解決這些手術積壓,全國醫院所有手術室即使1週不休全天24小時做手術,也要花上好幾年時間,花掉幾十億。

問題是,加拿大醫療制度中一直存在手術積壓問題,並不是什麼突然冒出的小漏洞。如果多花點錢、讓醫生工作時間長點就能解決手術積壓問題,那在疫情爆發前這些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隨大流的代價

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嚴重的直接醫療成本被如此嚴重忽視,怎麼會這樣?自去年3月疫情爆發後,在防疫問題上,政府無論是封鎖還是強制戴口罩,都叫人們不要問,不要討論什麼其他替代療法等,不要討論誰風險大,也不要追究病毒源頭。

對於這些要求,老百姓基本是逆來順受,媒體記者充當起了政府的啦啦隊長。面對專家成天施壓,活動人士動不動的威脅,政客成天鼓譟叫大家相信科學(實際上政客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科學,在封關、疫苗接種時間間隔、封鎖解封、高爾夫球場和遊樂場禁令等太多問題上,反反覆覆,朝令夕改),太多立法機構形同虛設。

在正常法治社會,人們在提出質疑的同時,都遵紀守法,當然是好事。但如一個社會,提出質疑都要被審查和噤聲,就很危險了。經過一場疫情,人們形成許多病態心理習慣,會導致許多惡果,其中之一是公眾信任進一步被侵蝕,如安省最新一輪的封鎖,就被人們普遍病詬和無視。

在戴口罩問題上,面對反對聲音,有些人可能還是要罵罵咧咧,更不用說提出點其他療法了。問題是,一片薄薄的口罩,充其量也就相當於一件汗衫防護效果,還真起不了什麼大作用。就像當初歐洲黑死病一樣,僅用圍巾捂嘴是防不了病毒的。

奇怪的是,在其他療法問題上,有些被人攻擊得體無完膚,有些卻被奉如神明,如吃維生素D片增強免疫力等。現在這些傻缺,又說打了疫苗呆在家裡還要戴6層口罩。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大家反思嗎?

歷史在重複 反思很重要

為了出口惡氣針鋒相對,實為下下策。但審視一下過去,看看哪些做得好,為什麼會出錯,卻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會發現封鎖的確造成太多傷害,如手術取消誤人性命、經濟停擺造成大量個人和商家破產。所有這些傷害,一直都在發生,只是現在終於有人敢正視。

正視過去,會發現一個國家,在群體恐慌下,搞政府強制性的統一行為,禁止人們質疑和探討其他辦法,實在是愚蠢至極,不幸的是,歷史一直都在這麼重複。唯一能汲取的教訓是,下次危機時,無論是衛生健康危機還其他什麼危機,人們最好能記住這一點。◇

作者簡介:

約翰·羅布森(John Robson)是紀錄片導演,《國家郵報》專欄作家,《多切斯特評論》特約編輯,氣候討論中心執行主任。他最近的一部紀錄片是《環境:一個真實的故事》。

原文 Time for a Post-Mortem on the Harms of Lockdowns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 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