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蘭千山館文物留台灣連署達標 藍智庫:需再接再厲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2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寄存於故宮近一甲子的「蘭千山館」文物,近期因合約期滿,故宮以空間不足為由,通知不續約,引發議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發起「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公民連署行動,已有6,734人參與連署。該會教文組召集人陳學聖表示,提案在第13天達標(60天內須5千人附議方能成案)成案,實屬不易。

陳學聖首先表示,在國發會發起的『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公民連署行動,已有6,734人參與連署。文化議題一般較為冷門,再加上提案平台自104年成立至今,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功率,因此,搶救蘭千山館文物提案能在第13天達標(60天內須5千人附議方能成案)成案,實在不容易。

故宮院長吳密察12月19日在「故宮近來作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聽會上表示,「寄存」是充實典藏而進行藏品徵集的方式,是鼓勵寄存人「捐贈」的可能性的前提設計制度,確認寄存人具有捐贈的意向。在寄存合約到期後,寄存人同意捐贈,故宮啟動捐贈審查程序,若寄存人表示不同意捐贈,則由寄存人取回,故宮不再接受寄存。過去寄存實務,曾有期滿後所有人同意捐贈案例。

前玄奘大學傳播系主任諸葛俊質疑,故宮與中國文化難分割,突然性中止合約是意識形態作祟。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提到,蘭千山館文物捐贈人曾表示「希望這些文物能永遠留在台灣」,文物可供研究、展覽,寄存絕非無償讓民眾擺放東西。北教大文創系教授林詠能建議,寄存制度可改為「借展」,民間文物租借政府,政府適當免稅,是雙贏局面。

對於上述公聽會情況,陳學聖20日表示,吳密察應答態度強硬,此次公聽會藍營推薦專家學者全員到席,綠營僅邀到二位學者,且不敢明確表態。很多受邀的美術館館長和學者都缺席,當場可感受到,讓專家幫吳密察背書很困難,良心上有煎熬,有違專業。

關於平台連署達標,陳學聖感謝宅神朱學恆、還有教師會團體的幫忙。「他們認為這是很好的公共教育,蘭千山館文物保存過程討論、文物留在台灣的意義等,這些對話對老師們來說非常重要」。

「衷心希望,唐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和唐懷素的小草千字文這一流的文物能留在台灣」,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呼籲,請民眾繼續上網附議,形成公民意志,告訴執政黨,把珍貴文物、國寶留台灣,應該不分藍綠,而是大家共同為中華文化保存而努力,為全人類保存文化資產和共有記憶。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