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氣氛緊張 官員答非所問

2022年2月11日,紐約市東百老遊民所聽證會場中,群情激憤,導致民選官一度暫停會議。(林宜君/大紀元)

【大紀元2022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紐約市社服單位與遊民安置機構經民選官與社區委員會協調,終於在華埠舉辦東百老匯遊民所項目的公開聽證會。會場內外約五百人,聽證會過程中,社區強烈表達不滿,現場氣氛緊張。面對項目利害者的質問,市府官員與遊民安置機構代表答非所問。

2022年2月11日,紐約市民眾在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中手持反建遊民所的看板。(林宜君/大紀元)

2月11日下午,兩百多位民眾湧入華埠喜士打街(Hester St.)的孫逸仙中學(MS131),為的就是向市社會服務局(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簡稱DSS,紐約市遊民局的主管機關)與遊民安置機構「照顧遊民」(Care for Homeless)清楚表達社區在經濟與治安的顧慮下,不能再承擔更多收容所。

當天聽證會主要由州參議員卡范納(Brian Kavanagh)、州眾議員牛毓琳(Yuh-line Niou)、曼哈頓區長李文(Mark Levine)、市議員馬泰(Christopher Marte)與第三社區委員會共同召開,DSS的政府和立法事務局副局長德沃特沃特(Erin Drinkwater)、「照顧遊民」行政總監納沙克(George Nashak)以及第三社區委員會主席拉格爾(Paul Rangel)均列席其中。

2022年2月11日,紐約州眾議員牛毓琳主持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林宜君/大紀元)
2022年2月11日,紐約市遊民安置機構「照顧遊民」行政總監George Nashak(左)與紐約市社會服務局的政府和立法事務局副局長Erin Drinkwater,共同出席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林宜君/大紀元)

不到半小時,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率先發難,群眾繼而向民選官與市府人員怒聲反對遊民所,區長李文因此在群眾要求下,暫離座位走到會場外與其他示威民眾對話。

2022年2月11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右方站立者)出席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林宜君/大紀元)

當天近兩小時的聽證會中,參與者提出的問題聚焦在遊民所項目不透明與潛在的治安風險。

「東百老匯關注組」(Citizens Concerned of E. Broadway)成員王鏑(Jacky Wang)在聽證會中質疑市遊民局在東百老匯91號遊民所的預算與「所謂」支持遊民所項目的社區領袖名單;但是,DSS的政府和立法事務局副局長艾琳‧德沃特沃特(Erin Drinkwater)回答時卻表示,目前還不曉得整體預算,並稱沒有保留當時與社區閉門會議參與者的名單,僅透露前市議員陳倩雯參與了協商會議。

對於市府人員的回答,民眾直斥為「大話精」(liar)。王鏑表示,既然連市遊民局都不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還向市府與社區提出建遊民所的要求,這等於是欺騙社區。

王鏑受訪時表示,東百老匯遊民所的選址是已經空置的金匯大酒店(Hotel 91),而酒店持有人雖然已經與市遊民局簽了合同,但是最關鍵的過戶程序遲遲沒有下文,他因此估計市府沒錢支付,導致過戶一直延期;所以他在聽證會中才問市府雇員有關預算的問題,但是官員並沒有給出答案。

除了答不出項目的財務與接觸過的利害關係人,政府和立法事務局副局長德沃特沃特與「照顧遊民」的行政總監納沙克也未能回答現場民眾最在乎的問題:誰能保證社區不出現第二個「高慧民」(Michelle Aylssa Go)?

原先,東百老匯收容所之所以如此受到社區反彈,還與遊民所選址涉及福建經營的商圈有極大關係。

儘管華埠商圈的福建社區早就因為房租高與就業機會緊縮,而逐年出現移往布碌崙的趨勢,在怡東酒樓關閉後,東百老匯沒落的勢頭也越發明顯;然而,當地仍是福建僑團與新移民的據所,社區仍積極拼搏生計,並計劃在獲得州府的兩千萬下城振興基金後,能在後疫情時代重振旗鼓。

只是向來對紐約市遊民政策睜隻眼閉隻眼的華社,不曾想過市府竟會把遊民所放在東百老匯最繁榮與人口稠密的精華地段。遊民所的地點距離怡東商城僅一個路口,腳程只需一分鐘。而且華埠還有多所幼兒園、小學與老人中心。

自從上個月中旬,華裔女子高慧民在時代廣場地鐵中,遭患有精神疾病的遊民推落地鐵致死後,居民多為老弱婦孺的華社對於「遊民」議題變得更加敏感了。

華人陳永明當天帶著父親被遊民隨機攻擊而重傷住院的照片到場作證,「(遭遊民攻擊)那天是我父親最黑暗與最痛苦的時候」;52歲華埠住民王瑪麗(Merry Wang)則表示她雖然身心健康,但是在路過戒毒所時卻仍感到害怕,「我不希望陳永明父親遭受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2022年2月11日,紐約市民陳永明手持父親被遊民襲擊重傷的照片,現身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林宜君/大紀元)

面對「關懷遊民」行政總監納沙克稱在下城蓋遊民收容所,是為了避免重演多年前的華人遊民郭全爆頭血案時,「在下城蓋遊民所以解決當地的遊民問題」;東百老匯「怡東商場」(East Broadway Mall)管理者陳泰瑞(Terry Chan)則反駁道:「你知道郭也是被精神健康出問題的人給攻擊致死的嗎?」

律師鄭明佑更是屢次向現場民選官與市府人員提出質疑:「誰來擔保社區居民安全?」然而,面對鄭明佑的問題,現場民選官、市府人員與遊民安置機構代表均以沉默回應。

紐約大學朗格醫學研究中心胸肺科主治醫師陳建閃全程參與聽證會,他在提問環節中直言,收容所不是解決遊民問題的根本,「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讓遊民重新站起來,成為社會的一分子」;紐約衛理醫院的亞裔健康中心行政總監黃麗芳則以專業經驗指出:「遊民通常不願意接受療程。」

2022年2月11日,紐約大學朗格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建閃(右)出席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林宜君/大紀元)
2022年2月11日,紐約衛理醫院的亞裔健康中心行政總監黃麗芳出席東百老匯遊民所聽證會。(林宜君/大紀元)

當天聽證會現場有兩百多位民眾,會場外也有諸多民眾集會示威;國會眾議員維樂貴絲辦公室代表葉凌霞、中華公所候任主席曾偉康、美東聯成公所主席梁漢本、溫德姆花園酒店董事長蘇煥光、「麒麟金閣」董事長劉增棋等諸多僑領及商業主均出席聽證會。

事實上,紐約市府除了打算在東百老匯蓋收容所外,也在麥迪遜街47號(47 Madison St.)與堅尼路349號(349 Canal St.)開始收容所項目,而華埠外圍的高級住宅區翠貝卡(Tribeca)也有兩間收容所——威廉姆街52號(52 William St.)與華盛頓街105號(105 Washington St.)。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