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有報

身在公門好修行 解人危難得福報

清代熊勉庵在《寶善堂不費錢功德例》中則列舉了若干公門中各類人莫做之事,不做這些事,就可以積大功德。(Fotolia)

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是「身在公門好修行」(公門,指官衙、衙門)。為什麼這樣說呢?明代文人顏光衷認為,官衙中的人「下接民隱,上通官情」,即他們既了解百姓的疾苦、冤情,也了解上司和官場上的情況。如果他們對百姓「艱苦孤危之時,扶持一分,勝他人方便十分;寬假一次,勝他人方便十次」。寬假,寬恕的意思。

除此之外,如果還能助人消除貧困、昭雪冤情,教化愚昧之人,扶助弱小,且不乘人之危索取,不因受賄而濫施刑罰,不明知冤情而故意冤枉,不舞文亂法,那麼一天就可行十多件善事。如此積累三年,就可行數萬件善事。舉頭三尺有神靈,行了這麼多善事的人,神佛自會保佑,子孫亦昌隆。

清代熊勉庵在《寶善堂不費錢功德例》中則列舉了若干公門中各類人莫做之事,不做這些事,就可以積大功德。具體如下:

不勒索他人賣兒鬻女錢;不教唆人興起訴訟,畢竟打官司弄不好兩敗俱傷;不無中生有;不挑撥上級生事;不積壓案子,以免百姓多費錢財;不隨便引用重典,要知性命攸關;往來文書中的字樣不改輕為重;不恐嚇欺詐鄉民;審案不節外生枝;不教唆盜賊報復仇家;不輕易說刻薄之語;不乘他人危難索取欺騙;不敗人體面,給人留有體面;不接受賄賂做事,妄加鎖錮;判人入罪不用死煞字語,這裡的「死煞」意思是死之意,即筆下超生。

杖笞不只在一處,不杖人的腿灣;不逼病人婦女到官;不壞人功名性命;不離人骨肉;不牽連鄰居;體恤獄囚,不虐待,據說這是極大的陰德;對於已赦免的罪犯,不再提起;已免的錢糧,不再徵收;水旱災害,要及早請官上報,設法賑濟。同樣,全活多人,功德萬倍,子孫所以多發達;批回請速發,犯人押解要速審;如果案子事關曖昧名節,或關門審理,或可延後,切勿在大庭廣眾面前審理。

多送正風俗興利除害告示。比如不要淹溺兒女;禁止害人的花鼓淫戲,做此,陰德也是非常大,子孫必科甲連綿;比如禁止淫書淫畫,禁止逼嫁搶掠婦女;禁止賭博;禁止宰殺牛犬、捕蛙黏鳥等。比如多興建橋梁、修整街渠、整治惡棍等。

還有不私拷賊匪;不妄拿窩藏盜匪之家;官府文書不濫填姓名,不株累良民富戶;不因無錢用狠刑。遇到失節事無論貴賤,一定為之辨解;全人名節,也是陰德極大。表揚節孝,功德無量。

在官衙中做事的官員、吏員、衙役,如果能不做上述有損德行之事,多為百姓著想,一定會得到福報的。反之,惡報緊隨。古今這樣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清代宋楚望編輯的《公門果報錄》的例子很多,暫且舉幾個得福報的例子。

在官衙中做事的官員、吏員、衙役,如果能不做有損德行之事,多為百姓著想,一定會得到福報的。示意圖,圖為明 仇英《上林圖》局部。(公有領域)

官吏多行善事 子孫得福報

明朝上元縣(今屬南京)皂頭(註:衙役的領班)李中美,心存仁恕之心,常常說「公門好修行」這句話。他與掌管刑事案件的刑房朱某交好,他勸朱某說,大人信任你,如果你不利用這個機會為百姓行方便,就錯過了積德行善的好機會。朱某感歎道:「我尚知文懂節義,你一字不識,卻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我實在心服。」兩人遂結為兒女親家,相互勉勵多行善事。後來朱某的兒子,年方20就考中進士;李中美的孫子,十八歲獲得鄉薦。上天誠不負也。

還有明朝中期名臣商輅的父親,為人樂善好施,常常周急救危。在嚴州府做書吏時,時常勸其他官吏奉公守法,不可舞文害人。每遇到解押到府的犯人,他必想辦法解救,使他們避免被處死。在他的努力下,絕大多數犯人保全了性命。

一天晚上,太守遙見吏舍有光。次日便問手下眾人,昨晚誰家裡有事。眾人說「商某生了一個兒子」。太守深以為異,對商某說,你的兒子將來必顯貴。這個兒子就是商輅,後三元及第,成為朝廷重臣。

刑房為人洗冤 子孫皆登第

明朝浙江省嘉善縣支立的父親在縣衙的刑房工作。一次,一個囚犯無辜被冤判,支立的父親很同情他,打算想辦法為他鳴冤。囚犯私下對妻子說:「支公美意,我恐怕無法報答。明天你請他到家中做客,你可以以身事之。如果他接受了,可能會更用心,我就可活命。」妻子含淚答應了。

次日,支公來到囚犯家中,其妻親自斟酒侍奉,並將丈夫之意告之。支公固辭,此後仍盡心盡力為其奔走,最終囚犯被無罪釋放。夫妻倆登門叩謝,感謝其厚德大恩,並說知道他還沒有兒子,願意將女兒嫁給他,而這在情理上是說得通的。支公同意了,隨即下聘禮迎娶。

後來這個囚犯的女兒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支立,20歲就考中舉人,後由舉人官至翰林院孔目,曾做過常州學官。精於經學,時人稱為「支五經」。支立的兒子叫支高,支高的兒子叫支祿,都是從貢生入博學宏詞科,而支祿的兒子叫大綸,考中了進士。想來這都是支公不乘人之危的陰德所致。

支立20歲就考中舉人,後由舉人官至翰林院孔目,曾做過常州學官。示意圖,圖為清 袁耀 繪《山水樓閣圖》局部。 (公有領域)

縣差救人命 上天賜銀

有一年豫章(今江西省)發生大饑荒,新建縣有一鄉民生活十分窘迫,已經難以生活下去了,家中最後只剩下一個水桶。他將其賣了三錢銀子,然後花兩錢買了點米,剩下的買了砒霜,打算和妻子飽餐後共同赴死。

飯剛剛做熟,某縣差上門索要丁錢,也就是人口稅。縣差說自己餓了,不知可否給點東西吃。鄉民推辭說家中並無糧食,沒法給他吃。縣差不相信,就自己進入廚房尋找,發現了剛煮好的米飯,因此責怪鄉民欺騙自己。

鄉民擺著手說:「官爺,這不是給你吃的。」隨後哭著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縣差。縣差馬上將砒霜飯倒掉並埋怨道:「你何至於此呢?我家裡還有五斗穀子,你可拿來頂一陣兒。」

鄉民十分感激,便隨著縣差去其家拿穀子。拿回穀子後,將穀子倒出時,發現裡邊居然有五十兩銀子。鄉民以為這是縣差誤裝的官銀,馬上將銀子送了回去。縣差說:「吾亦貧人,安得此銀?殆天以賜汝。」兩人互相推讓,最後決定一人一半。此後,兩家的日子都越過越好。

或許古代公門中的果報例子,可以給當代的人以啟示,明曉如何做才是為自己、為子孫後代好啊。

參考資料:《公門果報錄》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