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溫哥華遊民安置房開發項目獲批惹激烈爭議

人氣: 1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君成加拿大溫哥華綜合報導)7月26日(週二),溫哥華市議會以8:3投票贊成重新規劃位於西溫基斯蘭諾(Kitsilano)社區的一塊土地,同意建造一棟13層建築,為129名無家可歸者提供永久住所。其住宅模式和選址引發激烈爭議。

該建築位於溫哥華Arbutus第七大道(2086-2098 W 7th Ave)夾第八大道(W 8th Ave),毗鄰一所小學和規劃中的天車站。建成50%的單元提供給無家可歸和需收入援助的人群,另一半提供給年收入在15,000至30,000元的低收入人群。

溫哥華心理健康和社區服務機構(MPA Society – Vancouver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Services)負責管理該項目,提供心理健康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溫哥華市政府提供土地,卑詩省住房局(BC Housing)提供建築資金。

附近居民對此爭論非常激烈。據CBC報導,超過1,500人寫信給市議會,反對該建築,而500人寫信要求推進該建築。反對者反對在錯誤的地區採用錯誤的開發模式;支持者則表示溫哥華正面臨著「遊民危機」,需要採取行動讓人離開街道,過有尊嚴的生活。

為審議該項目,議會自上個月開始舉行了一系列聽證會,近300位發言者表達了意見,其中最長的一次聽證會達9個小時,開到午夜。

反對者:集中安置風險大 分散安置可雙贏

市議員科琳哈德維克(Colleen Hardwick)在推特上說:「在市議會的300名發言者中,有75%的人反對這個項目,包括心理健康研究員朱利安維薩默斯博士(Julian Somers),省法院退休法官湯姆戈夫(Tom Gove)——他曾管理市中心的社區法庭,以及附近的聖瑪麗亞之家婦女康復中心的工作人員。

哈德維克說:「市議會的大多數成員沒有站出來要求一個更好的模式,而是接受了卑詩省住房局的失敗模式,並認為這已經足夠好了。」

基斯蘭諾聯盟(Kitsilano Coalition)認爲雙贏的模式應該是將支持性住房單元分散在溫哥華各地,而不是集中在一座大樓。其志願者科琳哈德維克(Karen Finnan)對CBC說:「在每處普通公寓樓和出租樓住的(無家可歸者)少一些,這樣他們不會感到被污名化。」「這也會對生活在他們周邊的人產生更好的影響。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案,而議會卻選擇了一個兩敗俱傷的方案。」

基斯蘭諾聯盟對這棟大樓靠近小學、公園和操場表示擔憂。

支持者:溫西新型住房模式

支持者指出,這種住房模式在溫哥華其他地區,特別是東部地區更容易獲得批准。該市規劃委員會主席羅賓陳(Robyn Chan)說:「這只是溫哥華西區的一種新型住房。」

她說:「我就住在兩座這種模式的建築之間,我們的社區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有的話,我們正在受益,他們也在受益,因為他們在一個支持性的社區裡,人們從一開始就很歡迎他們。」

她補充說:「我希望,從現在到居民入住,有更多的機會與反對該建築的人進行對話,有更多的機會讓人們走到一起,支持將住在這個社區的人。」

麗莎多米納托(Lisa Dominato)議員說,該項目的社區諮詢過程有缺陷,但MPA協會有良好的聲譽,將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租戶組合。

阿德卡爾(Adriane Carr)議員指出,前市長承諾在2015年之前結束無家可歸的狀況,但該市的民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糟糕」。

探究者:「無家可歸者」一詞被濫用

「問題在於,激進的進步主義者把不該合併的人合併在一起了。」邁克爾‧謝倫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說:「把一些人,比如說逃離丈夫虐待的孩子母親,與流落街頭吸毒成癮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混為一談,是不負責任的。」

謝倫伯格是一位美國作家和前公共關係專家,近兩年來一直在研究進步主義、無家可歸、吸毒成癮和精神疾病問題,著有《舊金「疝」:進步派為什麼毀滅城市》(San Fransicko:Why Progressives Ruin Cities)一書。

他認爲,「無家可歸」是一個宣傳性的詞,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被激進的進步份子利用,使那些在街上吸毒成癮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成爲他們要求住房的理由。

「他們使用『無家可歸』這個詞的部分原因在於它在暗示:潛在的問題是缺乏住房、租金昂貴,或者貧窮。」

而事實並非如此。流浪街頭的原因,或者說最麻煩的兩個群體,一個是患有未經治療的精神疾病的人,另一個是患有毒癮的人。他們已經變得無親無故——疏遠了朋友和家人,部分原因是他們從朋友和家人那裡偷了錢或借了錢,卻沒還,被趕出了家門。

謝倫伯格認爲,人應該為自己的這種狀態負責,而現在這種狀態卻被視爲疾病,這種狀態下的人則被視爲受害者。「這種受害者意識形態——認為一旦這個人被歸爲受害者的範疇,就應該給予他一切,而不需要他做什麼——確實是現在進步派的主導意識形態。」

「但是,矛盾在於,讓人們擺脫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為自己的處境承擔一些責任,而不是讓別人承擔。這是一個有趣的區別。」

「有些人確實經歷了艱難的時期,他們需要一些經濟上的幫助。我們在幫助這些人方面做得很好。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與那些海洛因和冰毒成癮者所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謝倫伯格說。

責任編輯:李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