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微塑膠危害保育動物 環團籲減塑、禁用一次性塑膠

保育動物黃喉貂檢出微塑膠。(中央社)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2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綠色和平23日指出,台灣保育類台灣黑熊、台灣水鹿、黃喉貂、石虎、金門歐亞水獺的排遺和棲地飲用水,以及櫻花鉤吻鮭的棲息河川和食物,已受塑膠汙染,其中以黃喉貂的排遺微塑膠檢出率100%最驚人,並呼籲源頭減量、禁用一次性塑膠,必須成為台灣野生動物棲地保育的重要環境指標。

綠色和平23日發表「難逃塑命: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棲地微塑膠汙染調查」報告顯示,列於台灣保育類紅皮書清單的台灣黑熊、台灣水鹿、黃喉貂、石虎、金門歐亞水獺排遺中,黃喉貂排遺驗出微塑膠濃度最高。調查的8棲地包括金門、武陵、嘉明湖、鹿林山、大分等水域樣本中,金門水域被驗出微塑膠濃度最高。

報告也提到,所有棲地共收集到1323個微塑膠,以顆粒為主(47%),主要材質為聚乙烯(PE)、聚丙烯(PP),尺寸則介於10微米至1431.7微米。櫻花鉤吻鮭主要棲地七家灣溪流域的水棲昆蟲體內的微塑膠含量為2.77微塑膠數量/隻。櫻花鉤吻鮭從棲地或食物鏈累積攝入微塑膠的風險大大增加。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說,這次調查6種保育類動物,都在台灣陸域生態系占關鍵地位高階消費者,多數被列為極危或瀕危等級。調查結果顯示陸域生態系普遍受到塑膠與微塑膠影響,例如:除微塑膠,在棲地的大型塑膠垃圾影響水獺行經路徑改道,增加路殺風險。

唐安表示,環境塑膠清理速度比不上前端製造、使用速度,源頭減塑才能降低塑膠對野生動物傷害。建議政府可先從限定範圍如國家公園,開始淘汰一次性塑膠包裝、監測生態系受塑膠汙染情形、立法全面管理一次性包裝;企業可透過改良產品設計,增加無包裝或「可重複使用包裝」商品、優先以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周邊作為販售試點。

塑膠袋、吸管、免洗餐具 分別年減25億個、1億支、1.3億個

針對一次性塑膠源頭減量,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副執祕魏文宜說,目前指標性物品是塑膠杯循環使用2023年開始,將限制連鎖速食店與便利商店必須有一定比例的使用循環杯及塑膠杯減量目標。從2023年到2025年,使用循環杯比例分別為5%、10%、15%,減量目標分別是15%、18%、25%。

魏文宜表示,2022年7月自備環保杯的措施正式上路,目前自備杯已達15%,增加3倍,接下來會請地方政府最遲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報實施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目前僅北市宣布2022年底將禁一次用塑膠飲料杯。

據環保署統計一次性塑膠製品減量部分,自2018年1月起塑膠袋年減25億個、2019年7月起塑膠吸管年減1億支、2019年8月起塑膠免洗餐具年減1.3億個。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