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中共威脅台灣 將導致自身芯片供應鏈斷裂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與半導體工業協會(SIA)2021年4月發布的報告,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到了全球10納米以下製程先進芯片產能的92%。(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2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宛綜合報導)自佩洛西今年8月初訪台之後,中共在台灣海峽地區展開了報復性軍事演習,之後又稱對台軍演要常態化,以此向台灣和國際社會施壓。不過,中共的報復行動可能會破壞中國的關鍵供應鏈。

中國是全世界芯片需求最多的國家,但其芯片自產率還不到兩成。美國國會研究服務中心2020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芯片需求占到了全球的六成。其中,超過九成的中國芯片需求都是從外國進口,或是由在中國的外國企業生產。

尤其是占到中國出口一半收入的機電類產品,包括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手機、家電、汽車、船舶等,都是芯片的消耗大戶。

中共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出口商品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其中,機電類產品出口額就超過了1.16萬億美元。

與中國龐大的需求相比,中國的芯片生產能力則遠遠落後。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與半導體工業協會(SIA)在去年4月發布報告,估計中國的半導體製造產能在2022年僅占到全球的8%。

供需極大的不平衡使得中國的芯片進口量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2021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金額高達4,325億美元。這一金額超過了2021年GDP排名全球第34位的愛爾蘭(4,139億美元)。

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總金額同比再增5%,達到2,447億美元,占到上半年中國總進口額(15,803億美元)的15.6%;大幅超過了中國的原油進口額(2,120億美元)以及農產品進口總額(1,354億美元)。

而台灣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基地,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據重要位置;尤其是高端芯片,台灣占到全球九成以上份額。

根據台灣調查公司集邦諮詢(TrendForce)今年4月發布的預測,2022年,台灣的半導體代工企業的全球份額(以銷售金額計算)將比去年擴大兩個百分點,達到66%;是第二名、韓國市場份額(17%)的3倍多。

BCG與SIA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10納米以下的最先進半導體產能都由台積電(台灣)和三星(韓國)包攬,其中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到了全球先進芯片產能的92%。

對中國而言,台灣是重要的芯片來源。台灣經濟部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中有近一半是半導體,比去年同期增長33%。

在中企大量搶購芯片的2020年,來自台灣的芯片占到了中國芯片總進口額的三分之一。

美國正在遏制中共

佩洛西此次訪台時表示,美國絕對不會背棄對台灣的承諾。佩洛西說,世界正面臨在民主和威權之間做選擇,美國決心保護台灣的民主。

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美國控制了芯片設計等上游市場,以及半導體設備的製造市場。

據統計,美國三家公司在設計半導體所必需的EDA軟件工具方面合計占到全球市場85%的份額;在個人電腦、數據中心服務器、人工智能分析和汽車輔助駕駛系統(ADAS)中提供動力的CPU、GPU或FPGA等先進邏輯產品方面,美國公司也合計占到了九成以上。

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方面。2019年,美國占到了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41%的市場份額;日本占到32%的份額;歐洲占到18%;韓國占4%。

資料顯示,美國公司在5個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領域(包括沉積設備、乾/濕蝕刻與清潔、摻雜設備、工藝控制設備與測試儀)合計占到了全球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日本在光刻膠加工市場擁有九成以上的份額;荷蘭艾司摩爾公司(ASML)更是百分百壟斷了極紫外光刻機(EUV)的全球市場。EUV光刻機是7納米以下生產工藝必不可少的設備。

目前,美國正進一步限制半導體關鍵設備與技術對中國的出口。

8月初,兩家美國主要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對彭博社表示,美國決心遏制中共的經濟野心,正在收緊對中共的芯片製造設備的輸出。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早在2020年12月就將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納入了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禁止向中芯出售10納米以下製程的芯片及製造設備。此次的消息說,美國計劃將禁止出口給中國的半導體設備的製程擴大到14納米以下;禁售的對象也將從中芯一家公司擴大到在中國運營的所有半導體製造商,包括台積電在中國的工廠。

另外,美國在8月份出台的芯片法案也將遏制流向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資金。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除了向在美設廠的芯片企業提供補貼之外,新法還規定,獲得美國補貼的公司,10年內不能在中國擴大28納米以下先進製程的芯片產能,即不能投資中國先進半導體產能。

中共萬億芯片資金打水漂

中共在2015年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將中國的集成電路(IC)自製率提高到70%。為此,中共集成電路大基金兩輪募資及帶動投資達到1.5萬億元(約2,320億美元)。但幾年下來,中國的芯片製造進展緩慢。

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從2014年到2021年,中國的IC產量占中國市場比例僅從15.1%增至16.7%,預計到2026年將增至21%,但距離中共芯片自主的目標仍遙遙無期。

代表中國芯片製造最高水平的中芯國際,從公司創立到先進製程的研發,多依靠台灣業界人才,尤其是前台積電研發老將。近日雖然傳出中芯祕密量產7納米製程芯片的消息,但截至去年,中芯的年報從未將14納米以下製程的芯片業績單獨列出。

隨著美國、日本、歐洲、印度等大力推動在本土建設芯片工廠,更多的台灣半導體人才將隨著台灣企業在海外的拓展流向全世界。而中共威脅台灣的做法也會令台灣人才遠離中國。

近年來,在中共彎道超車的急功近利戰略推動下,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大肆收購半導體產業、甚至不惜抄襲偷竊先進企業的技術成果,這些做法令各國更加防範中企。

而中共慣於關鍵供應鏈武器化的做法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警惕和抵制。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