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AI時代訊息真假難辨?杜奕瑾提應對方法

PTT創站站長、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李怡欣/大紀元)
人氣: 4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世勳台灣台北報導)隨著ChatGPT、DeepFake等生成式AI時代來臨,假訊息將會大增,對此,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談到防守方法,可透過AI來全面性閱讀,觀察發布訊息者的偏見或訊息發布時是否有協同性,這會比去分析訊息本身真假還來得快與有效。

生成式AI時代來臨,不管是對科技富豪馬斯克(Elon Musk)還是知名歷史學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來講,都很擔心假訊息造成真假難辨的情況。

杜奕瑾表示,假訊息其實在生成式AI還沒來臨之前就有,像是劍橋分析的案例,就是用假訊息加上社交媒體的平台做精準的行銷,不管是用在行銷、詐騙,還是針對民主國家的認知戰,假訊息都被廣泛使用。

七分真三分假

生成式AI時代的假訊息,除了製造成本大減,還真假難辨,加上許多訊息是用「誤導」的方式,可能70%多是真的,但剩下的30%加以改寫,放大某些角度,用來操縱或加深民眾的偏見,加大了辨識的難度。

杜奕瑾指出,透過事實查核速度太慢,「你查核一篇,假消息已經是幾篇十幾篇的在操作」。

所以與其去看訊息真假,他提出用AI透過全面性的閱讀,「比如說在現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知道媒體報導了一些什麼,社交媒體討論了一些什麼,透過全面性的閱讀我們可以知道每一個報導者、傳播者的偏見,那我們也可以知道報導跟傳播者的協同性,就是我們可以知道哪些帳號看起來不是正常的使用者。」

透過分析訊息傳播的協同性,可以發現有心人士操作社群帳號的分工,像有些是免洗帳號,專門出來放消息,有的帳號是用來攻擊用的,有些帳號是用來作為傳播用的,有些是用來作為捧紅某個影片用的等等。

杜奕瑾表示:「我們透過這種大量的訊息閱讀,跟大量的帳號理解,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這個帳號的協同是基於什麼,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負責任的AI

生成式AI由於訊息真假難辨,也帶來了科技倫理的問題,比如版權問題的保障,或者是AI自身的偏見所帶來的問題, 所以杜奕瑾認為,應該發展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研究,AI的發展必須保障人權隱私,所以人工智慧研究室也發布了相關準則,也參與了台灣負責的AI的開發。

杜奕瑾解釋:「所以在人工智慧的這個訓練,我們就強調要怎麼去在設計上做到尊重人的權利,就是符合保障人權隱私,防止人工智慧的偏見,演算法要怎麼去做到演算法的透明性,你要怎麼去做相關的這個驗證,以及到你後面的這個經濟模式,怎麼去保障創作的人。」

讓新科技幫助你

近來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金曲音樂人陳珊妮合作,用「AI生成」陳珊妮的歌聲,發行了新單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也成為台灣首支最擬似真人的AI單曲。

對此,杜奕瑾談到,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歌聲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一部分,對於AI生成自己的聲音會排斥,有些人就願意嘗試,這就像網路時代剛開始有了MP3後,出現了不同於以往賣CD方式的商業模式,後來又有串流平台出現,「大家才回到原來未來音樂的版權是數位音樂的版權,那我們的付費的模式可能就是從串流的這部分去回饋到歌唱藝人,那這種思索在人工智慧也是一樣。」

將來AI訓練出藝人的歌聲後,藝人可以讓AI的歌手為自己打工,「小陳珊妮(AI)她就可能可以每天幫她到處去唱歌,她晚上睡覺的話,小陳珊妮(AI)就幫她在外面演唱賺錢。」

有人擔心AI將取代自己的工作,杜奕瑾談到,一個新的科技出來的時候,一定會造成過去的使用習慣的改變,如果是擁抱新的科技,就會發現你自己在各行各業中新的定位是什麼,「與其你去擔心就是這個工作會不會被取代,應該是去想就是說,我們要怎麼去擁抱這個新的科技,讓新科技可以怎麼樣很快的去幫助你。」

責任編輯:齊欣

評論